来源:
2017-07-05 10:22通讯员 刘 燕
最近,一条朋友 圈爆料的微信,让水富和盐津两县政府和年轻人携手援救了一名智残男子,解决了他的吃住和温饱问题。
一条微信 引发微友关注
盐津县普洱镇龙台村小丰片区,与水富县两碗镇成凤村兰地片区接壤,山高、谷深、坡陡,终日云雾缭绕,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里的群众虽然在行政区划上属于盐津县管辖,但生产生活多半与水富县联系紧密,比如基本都在成凤村的石罗集镇赶集。
我是水富县成凤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刘燕。有一天,我和同事罗兴军在兰地片区乡下走访,无意中发现了一流浪汉竟然住在断壁残垣、四面透风的废墟里。
没有床,几床烂棉絮散乱在冰冷潮湿的地上,就是睡觉的地方,惨不忍睹。
罗兴军的老家在盐津县龙台村,他一打听,才知道这个流浪汉叫明再伍,47岁,这间房是他的老房子,已经很久没有人住了,明再伍有一个85岁高龄的父亲,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姐姐,都居住在水富县成凤村兰地片区,他还有个侄儿子远在浙江打工。而明再伍一个人,未婚配,智残,只有相当于3岁孩子的智商,且不会语言表达,只会一些简单的比划动作。
他流动性也很大,一时在水富,一时又在盐津,一阵在石罗集镇,一阵又在龙台村大山深处晃荡。居无定所,不晓得他什么时候又辗转来到了他老家这里。
这间屋子早年失过火,残存的柱子、房梁、家具等烧得黢黑,屋里潮湿、阴冷、杂乱,蛛网密布,臭味熏鼻,周围杳无人迹,特别像《山村老尸》那样的电影里演鬼片的地方,走到那里,背脊不由得一阵阵发凉。当时什么也没有想,拍下照片后,10月20日早上,我将照片发在了朋友圈,希望通过微信朋友圈的人脉和资源,号召有爱心的微友捐款捐物,募集部分物资给这个流浪汉过冬,并且募集一些资金把房子给他修缮一下,让其住有所居。
这条微信发出后,得到了很多微友的关注、关心和爱心支持,纷纷表示捐款捐物,献爱心给我,让我送达给明再伍。其间,也得到了盐津县普洱镇党委、政府,龙台村委会的及时关注和大力支持。
一群年轻人 20余公里山路
10月20日下午3时许,我接到了盐津县普洱镇党委副书记徐超的电话,他向我询问了明再伍的具体情况,我们约定,他们一行即刻从普洱镇出发,我和同事罗兴军从成凤村石罗集镇出发,到盐津县滩头乡坪头山会合,去到龙台村小丰片区看望明再伍。
下午5时许,我和同事罗兴军与普洱镇党委副书记徐超、分管民政副镇长苏芮、民政所所长陈尧、宣传干事冯燕等人,在坪头山胜利会师,把车停在公路边,然后,在云遮雾罩的大山深处,在泥泞崎岖的山路上,一群年轻人便开始了深一脚、浅一脚的跋涉。
雾很深很浓,不一会儿又下起雨来,路很湿很滑,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真是前路茫茫,没有方向,路上没有行人,陡峭的山坡上,偶尔见有村民披着蓑衣、戴着斗篷放羊。一路上爬坡上坎,走了羊肠小道,又转入泥巴土公路,汗水雨水交织,泥巴裹满裤腿,又渴又饿,走得人头昏眼花,心脏狂跳不止,简直快崩溃了。
罗兴军说:走嘛,快了,还有七八分钟,翻过这座山就到了!哎,可是翻了一座又一座的山,还是没有到呀!后来这句话就成了同行朋友们的励志口头禅:快到了,还有七八分钟就到了!
下午6时40分许,走了近10多公里,终于到了明再伍家。只见明再伍穿着褴褛的衣衫,蜷缩在一堆废墟里,还好,听说其85岁的老父亲已经从水富县成凤村兰地片区赶回来,为其生了一堆火。看得出来,普洱镇党委副书记徐超等做群众工作深入、细致、扎实,徐超打着手电筒,带领大家里外查看了明再伍的“家”,杂乱无章、不堪入目、确实特别让人揪心。大家的表情和心情都特别凝重。因为明再伍没有语言交流沟通能力,不会说话。听说其父亲回来了寄住在山那边的邻居家。又通知其父亲赶过来了解情况。但是其父亲85岁高龄了,也说不明白什么问题。
怎么办?我们一行决定去该片区村民小组长张进华家了解情况,并商量如何妥善解决明再伍的安置问题。
于是,大家又不顾疲劳,摸黑翻越几座山,来到村民小组长张进华家,紧紧依靠基层组织,依靠团邻四近,来解决明再伍的安置问题。
围坐在火塘边,徐超副书记说明来意后,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语,群策群力,一同解决问题。
苏芮表示,在民政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竭尽全力解决吃饭、穿衣、住所等问题,并当场表示给其临时救助资金1000元,大衣3件,棉被4床,来解决当前紧要的温饱问题。
徐超说,由于明再伍现在有两个条件达不到,一是年龄达不到,二是没有自理生活能力,因此不能到敬老院。所以,一是由民政上给予资金和衣被解决当前紧要问题,二是请村民小组长动员群众,协调解决落实村民群众照顾好明再伍的饮食起居,每天给其送饭,给予照顾。三是向镇上主要领导汇报后,落实资金、协调土地给其盖一间房,解决其住有所居的问题。
会议结束后,大家在村民小组长家吃了便饭,随即又赶到离明再伍家最近的罗奉权家,在院坝里开了个会,协调落实罗家每天来照顾明再武的饮食起居,并责成龙台村委治安员明再忠负责完善落实相关手续,组织见证双方签订相关协议,免除罗奉权家的后顾之忧。
处理完这一摊事件后,已是晚上9:40。可让人绝望崩溃的是,回程还有近10公里的路要走啊!
没有办法,还得硬着头皮走。
回程路上,徐超对罗兴军说:兴军,我们今天落实的明再伍的安置处理办法,是第二实施方案,第一实施方案还是你之前提出来的,看能否由明再伍同母异父的姐姐王世莲来照顾。如果王世莲愿意,那你就好人好事做到底,及时带他们到镇上民政所找陈尧领取衣被、资金等,并进一步落实相关措施和优惠政策。
罗兴军一一应承下来。
车辆深陷泥潭 回家的路好长
就这样,明再伍这位“大侠”的问题倒是说到一条路上去了。可我们这群人还没个着落啊!大家又深一脚浅一脚,打着手电筒,冒着簌簌的秋雨,在泥泞不堪的路上走着,累得筋疲力尽、意识模糊,又走了近10来公里,穿过一个又一个的滑坡,翻越一座又一座的大山,走过一片又一片的丛林,伴着野兽的叫声,蛐蛐的鸣唱。
当晚11时50分许,好不容易到了起初停放车辆的地方。我们道了别,徐超一行回盐津普洱,我和罗兴军一起回水富成凤,不料,罗兴军上车一启动就把车开进了旁边的沟渠里,进退两难。于是,我只好又打电话给徐超他们,请他们过来帮忙。
不到5分钟,他们连人带车全部赶回来了,抬、拖、搬、垫……怎样都不行,雨又越下越大,冷得不行。
关键时刻,也只有紧紧依靠当地群众和基层组织,罗兴军和徐超分别打电话给当地认识的朋友和当地村党总支书记,他们都很友善、很热情、很支持,冒着大雨拿来绳索帮我们拖车。
绳索拿来后,系在两辆车上,用徐超他们的车拉我们的车,车子轰鸣,泥浆飞溅,好不容易终于把我们的车拽出泥潭。然后我们又再次道别,各自开车回家。
回到成凤村,我一看时间,已是第二天凌晨1:27。满身的泥巴都不顾了,躺下就呼呼大睡起来……
两县微友联手 流浪汉有了归处
经过盐津、水富两县年轻人的联手和努力,明再伍终于有了归处。
10月22日,罗兴军带领明再伍的姐姐王世莲的丈夫唐天友去盐津县普洱镇民政所领取了衣物、资金,进一步落实了相关照看明再伍的措施,并找人把明再伍背到了自己家里。
到此,明再伍得到了妥善安置,吃得饱,穿得暖,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属于自己的床铺,有人照看。
因为有了普洱镇党委、政府的及时关注和大力支持,所以V友们的捐款捐物我都一一退回了。感谢大家!感恩前行!愿天下好人一生平安!
通讯.刊发于2016年11月10日《昭通日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