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彝族兄弟张才彬的安居梦

 2017-07-05 10:19  来源:

通讯员 李华

彩云之南、漭漭乌蒙大山中,有一个充满传奇和美丽梦境的地方,这就是有名的大关县天星镇斜文村。

迎着火红的太阳、踏着精准扶贫的脚印,笔者走进依山而建的坉上彝寨集中安置点。在文化活动广场右手边,一间已封顶完成主体工程的房子映入眼帘。据介绍,这套砖墙坡屋顶房子有94平方米,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才彬修的,张才彬是孤儿。他这次从外边打工回家来修房子,没房子住,村支书让他暂时住在新建村委会房子里。

张才彬,彝族,今年38岁。在福建打工,与本村一女青年打工时相识结婚,育有两个子女,无房户、生活困难,2015年底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问起修房时的情况,张才彬激动地说:“我家这房子从动工到现在只用了近三个月时间就修好了。我从小到大,做梦都想有一间自己的房子,这间房子很牢固、不怕地震,雨来了淋不着、太阳来了晒不着。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让我们有了盼头!共产党是帮助我们脱离苦海、救苦救难的大救星、大恩人……”

说起小时候的家庭困难,张才彬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了下来,他说:“1990年那年,在他12岁时,他成了没有家的孤儿。”他还说:“那个时候,他家住在离现在安置点5公里的铁厂三社一个山坡上,家里缺吃、少穿,穷得叮当响。一间烂草房,风一吹都怕倒。一家人最担惊受怕的就是打雷下雨天晚上,屋子里到处漏雨、打雷闪电的吓人得很。我们烧香叩头,跪求列祖列宗保佑、天神菩萨保佑都解不了难、起不了作用,一次都不灵验。”

村支书介绍道,那个年代,因生产发展落后,水、电、路都不通,全村人的生产、生活都还很困难。张才彬母亲病逝时,村民们鼎力相助,安埋了他的母亲,还帮助把他家茅草房翻盖成石棉瓦房。没住多久,张才彬就离家出走了,很少见他回村子一趟。他多年前住的那间石棉瓦房,垮塌后已长满青草。现在,落实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抓住建设坉上彝寨易地安置点这个机遇,帮助张才彬修了这套新房子,圆了他多年来无法实现的梦。

说到建设坉上彝寨易地安置点的酸甜苦辣,村支书说:“有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落地,有群众的支持拥护,我们建设坉上彝寨易地安置点,人人心里亮堂、底气十足。群众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群众有什么困难,我们就想方设法去解决。只要赢得群众满意,我们苦一点、累一点,哪怕是脱层皮都是值得的。为确保易地安置工作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指挥部和施工协调组;为保障房屋修建质量和施工进度,我们明确了工程监理和施工管理员职责,制定了房屋建设质量、建设进度每日报告制度;为把有限的建房资金用在刀刃上,保障资金使用安全,我们将政策补助资金和贷款资金存入农户个人账户,代农户保管存折,由农户自己掌握密码,按施工进度透明使用。”

村民周荣艳对笔者说:“今年3月,镇、村党员干部职工和县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挨家挨户的给她们宣传政策、算经济账、做建房规划。大家关心和盼望解决的修房子地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建筑建材、工期进度、建设质量如何保障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她还说:“她家在安置点修房子,有一次拉钢筋、水泥的车辆在半道上坏了,眼看天就要下雨了她很着急,于是便打电话到村上,支书、主任知道后骑上摩托、带上塑料胶布就赶到了现场,很快就帮她解决了实际问题。”

在火热的施工现场,再次见到挥汗如雨、帮助村民修房子的张才彬。笔者问起他今后的打算,朴实憝厚的张才彬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对我们说:“ 感谢党和政府帮助我们在村委会门口修了新房子。房子修好后,离公路近了、离卫生室近了、两个娃娃读书也近了,我就可以放心的出去打工了。我们感谢党和政府带给我们的关怀和温暖,我们只信共产党领导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只信共产党给我们过上自力更生的好日子。我们不拜天、不拜地,不信神、不信鬼,再也不去烧香叩头、求神拜佛了……”

通讯.刊发于2016年8月11日《昭通日报》二版头条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