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6-13 10:05◆记者 高飞
现在,数字技术发达,许多人和事都可以用照片、用视频记录。而对于1982年成立的昭通党史研究室来说,要再次找回1960年我市共产党员的历史,却只能从史料、文件中获取。这样的工作,周朝玲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她把一生中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党史事业。
“其实,只有真正了解这段历史,才能感觉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周朝玲说。
1984年周朝玲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进入昭通党史研究室工作。当时用的是铅字打印机,录入速度慢,操作十分辛苦,但她看到同事的一个个专题、一本本党史书籍印刷成册,一份份枯燥的文件、史料再次跃然书卷,重组成有血有肉的先辈足迹时,她有了动力。
周朝玲的同事介绍说,办公室对外的接待工作,不论是哪个单位的领导,还是一些爱好党史的群众来查找党史方面的资料或咨询问题,周朝玲同志总是笑脸相迎认真服务,她一贯的工作方法和态度不仅感动了来访者,也感染了单位的每一位同志。 “她积极主动,不分内外,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心帮助同事,为领导分忧、为同事解难。”是她建立在大家心中的基本形象。
2012年,同科室的一位老同志花了多年时间编纂的《中国共产党昭通历史大事记》一书,由于不会操作电脑,材料均为手稿,周朝玲不忍心同事的心血再次埋没在书稿材料中,便主动承担了这本书的录入工作。三十多万字的录入对于电脑操作也并不熟练的她,也是一件难事,但是,她不但按时完成了录入工作,还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查找档案资料对该书的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最后在成书时不计较落名。
“谁没有困难的时候,反正在哪里都是工作,我家庭负担小,只要领导信任,我去承担!”
2015年,单位一位在扶贫点驻村工作的同事将请产假,向单位领导提出更换人员的申请。当单位领导正在犯难时,她主动提出愿意替换这位同志到扶贫点去工作,这一干就是一轮。她认真负责、视群众为亲人的作风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充分肯定,基层干部群众都亲切的叫她周三姐!说起这件事情,大家无不为之感动。毕竟她已经五十多岁了,还是一位女同志,生活不便不说,在工作中几次遇到洪水仍坚持工作在一线,不向单位叫苦。
在党史部门工作三十多年,周朝玲见证了昭通党史部门的兴衰起伏。三十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她牵头、协助完成了大量的党史书籍、专题和论文的撰写及编纂工作。她主要负责编纂了《昭通地区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史料选编》、《璀璨的群星》、《红军长征过昭通资料集》等书籍;参与了《云南昭通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昭通历史大事记(1966.6-1978.12)》等书的编纂工作。她于1996年和2001年,分别被昭通地委党史征集研究室评为“八五”期间和“九五”期间昭通地区党史先进工作者;2004年7月被昭通市直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云南省委办公厅评为全省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2006年荣获中央党史研究室颁发的“从事党史工作20年,为党史事业做出贡献”荣誉证书。
“我没有在其他单位工作的经历,我一直把这里当成家!”采访最后,周朝玲用一句话来总结了她这30多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