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9-12 11:07★陈剑宁
前不久,见《昭通日报》刊登“我与《昭通日报》征文启事”,激动之余,立即写了一篇千字小文《我与<昭通日报>的一段情缘》寄去,经《昭通日报》编辑老师调整处理后在“征文栏”中刊发,我心里感到十分高兴。静下心来仔细回想,我这一辈子的写作生涯,自从1980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昭通市委党校从事理论研究与教学至今已近40年了。在这人生不短的38年的时光里,我一直关注着《昭通日报》,阅读它、学习它,并积极不倦地向它投稿,不论是文学作品,时评、言论和通讯、消息报道等各种文体,获得了不少的收获,使得我的写作能力逐渐得到了提高。记得,凡是我笔下的一得之作,我首先想到的是寄信给《昭通日报》,因为它是我们身边的报纸、故乡的报纸、昭通人民的报纸。《昭通日报》各版的编辑都十分热情认真地对待我的每篇来稿,稍长的删减,错漏的纠正,可用的即发,在过去的38年里,《昭通日报》不知刊发了我多少诗歌,散文、理论文章、时评、言论、通讯、消息,我也记不清了,也难以准确地统计。客观公正地说《昭通日报》扶持着我成长。每当想到此,我不由得从心里感激地说:“谢谢您—《昭通日报》!”
从文艺作品来说,38年来,我在《昭通日报》发得较多的是散文。本人心性愚笨,不善于创作“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巧妙虚构的小说文体,但大半生经历了不少磨难,吃了不少苦,生活阅历丰富,所见、所闻、所感时常充斥在我心中,灵感一来,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笨拙之笔写较容易表达、较自由的散文来了。我清楚地记得在《昭通日报》文艺版刊登过我写我的母亲、岳母、继父、姐姐、兄弟,我病故的前妻;我的老师、同学、朋友;我上山下乡时认识的县乡领导、村社干部和广大农民父老乡亲们的散文。其次是在《昭通日报》上刊发过一定数量的我写昭通美丽山川景致的散文。当年年轻力壮时,因工作需要学校随时会安排我到各县出差讲课,我每到一处,目睹昭通秀美山川,磅礴乌蒙时,不禁惊叹、折服、倾倒: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了昭通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就会到一地写一篇小散文,投寄到《昭通日报》,那些游记性的小散文大都刊发出来了。再其次我在《昭通日报》发得较多的是自由体现代新诗。因为从小就喜欢读现代新诗,我也会随时写一些现代新诗、言志、抒情、尽管水平不高,但有真情实感,编辑老师也慧眼识珠择优刊用了。其中不乏有一些在《大西南文学》、《滇池》、《时代风采文学作品选》、《中华魂》、《中国统一战线》等省、国家期刊上刊发了的新诗。因为资料散失,无法收全,如果把38年来我在《昭通日报》刊发过的文学作品都收集起来,我估计肯定能编成一本小册子吧!
我作为《昭通日报》最早发展的一名通讯员,为它写通讯,写消息报道是我的职责。但由于我处的角度比较窄,33年一直在市委党校搞理论教学,面对的都是昭通县基层广大党政干部,有时会给《昭通日报》写一点理论文章,言论,但通讯、消息报道写得不多,即使写得不多,每次投寄的关 于党校的消息报道《昭通日报》都用了。对此我觉得十分过意不去。退了休后,我参加了昭通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接触的面比较广一些。昭通市老科协科技人才密集,老干部多,他们为昭通农业科技的发展、昭通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曾提出过一些好的建议,做了一些事,对此我深受感动,也曾写过几篇通讯报道,寄给《昭通日报》,昭通日报的编辑都十分认真地帮我修改刊用了,花费了他们不少精力!至于写得较少的言论、文化时评、小论文,《昭通日报》也刊发过一些,就不祥说了。
《昭通日报》为了培养广大通讯员,提高广大通讯员的写作能力,每年都要对通讯员写得好的作品进行评奖,以资鼓励,深得广大通讯员的赞誉和拥护。自此制度实行以来,基本上我每年报送的作品都在获奖之列,虽然等级不高,偶尔也有评不上的,但一直激励我不断地为《昭通日报》写各种文体的稿子。
《昭通日报》在培养地方写作人才方面所作的努力和贡献值得点赞,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结合我而言,《昭通日报》就发表过:张绍九、汪舒、刘静涛、陈允祺、余秋霞、刘廉昌、雷平阳等编辑、记者、作家、名家专门采写、评析我的文章力作,用了不少版面刊发,对我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出了不少力,使我感动不少!讲真心话,如果没有《昭通日报》的编辑、记者的栽培、扶持,没有他们倾注的心血,我要取得如今写作道路上的丰硕成果,太难了!甚至不可能!借此征文的机会,我再一次真诚地说:“《昭通日报》的编辑记者谢谢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