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5-12 14:16
易国飞,汉族,1966年6月生,中共党员,主任编辑。1984年7月毕业于昭通师范学校。 1987年9月---1989年7月,在昭通教育学院脱产学习,获得汉语言文学专科学业。1992年9月----1995年7月,在云南省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学习,获得汉语言文学本科学业,同时获得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1984年7月,被分配到地处彝良县边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龙街乡窝沿村拖姑梅彝良县民族中学任教,1992年随学校迁至彝良县城继续任教,直到1995年7月。期间,一直担任语文教学、任班主任。以超前的教学意识,致力教学改革,力破枯糙的传统教学模式。早在1985年便根据外省信息,在本教学班实行了标准化考试。以教学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教学效果好,教育管理严格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好评。1991年被彝良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教师”荣誉。
1995年8月被组织调到彝良报社工作。
1997年10月----1998年9月,借用在彝良县委“村建”办工作,起草大小讲话稿、文件等材料计10多万字。
1998年10月----2001年10月,在彝良县钟鸣乡任副乡长,协助乡长抓好全面工作,具体分管教育、卫生、计生等10多项工作。以超前的思维当好参谋,用一腔责任心,脚踏实地,团结干部群众,充分激发干部群众积极性,努力让他们发挥各自潜能,苦干实干,出特色,出效率,出效益。分管重点工作位列全县前列。
1999年钟鸣乡面临普六验收,一上任钟鸣乡副乡长,面对基础差、底子薄的教育现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深入调研,组织制定教育系统干部、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暂存风险金的教育教学奖惩激励机制。并在中学试行竞争上岗办法选举班子,这一方法当时全地区乃至全国都还没有正式实施。同时,与中学订立升学目标奖惩责任制。采取“请进来,走 出去”的方法培训主要干部和教师。建立健全全乡各级干部包扶贫困生制度。党委、政府克服阻力,坚决实施,并加强检查督促。实现全乡干部、教师、群众倾力抓“普六”的喜人局面。在全县“普六”验收中,钟鸣乡与其他两个乡镇同时位居全县第一。全乡教育基础条件全面改善,教育快速发展,一年上一个大台阶。至2001年,中学升学率从1998年全县倒数第三名一跃成为全县正数第三名,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得到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和县教委领导的高度赞扬。
与此同时,想办法、出思路,身体力行,全力抓好全乡卫生工作,致力改变卫生环境面貌,创设机关特色文化氛围,使机关、学校、街道、村庄清洁整洁,面貌焕然一新,机关环境建设等相关工作受到时任市委书记杨应楠等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县委政府还组织全县其他乡镇主要领导到钟鸣乡参观。先后挂钩负责一个高寒村、一个二半山村工作,设法调动挂村干部和村级干部的积极性,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强势宣传,克服阻力,突破难点,先后分别在钩村创办玉米高科技种植样板,面积均达1000多亩,覆盖本村适宜地块,是上级下达任务的7倍左右。同时狠抓基层“村建”工作和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按硬化、绿化、美化、整洁等思路初步进行美貌新村建设……为提高当地群众科技意识、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让干部在高效率的工作中展现了自身价值,切实得到锻炼,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他们由衷发出“苦得值得,苦得高兴”的心声。
由于思维超前,勇于创新,富于实干,成效显著, 1998年至2002年期间,曾被当时昭通地区行署授予“‘两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被彝良县委、政府授予“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先进个人”、 “村级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土地延包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2001年10月-----2002年2月在彝良县新场乡任副乡长。
2002年 大约1月,昭通日报社面向全市公开考试招聘编辑、记者,在考场上临时报名参加考试,结果笔试面试总成绩名列第一被录取,就这样于当年3月又重返新闻之路。 在昭通日报社工作期间,任劳任怨,编辑岗位7年,公正无私地精心选稿改稿编稿,长期加班加点,经常连续几月编辑,经受了心力神经高度绷紧的磨炼,经历了失去父亲的沉重打击,工作仍然兢兢业业,致力版面创新,力求编辑出端庄美丽、文章具有质量的版面。编辑之余,便下到县上采访。还策划过“两会”采编方案和其他系列报道及战役性采访方案。几年如一日,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2009年,任昭通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 2013年9月至今,任昭通日报社昭阳记者站站长。2015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客观因素所限,主要在昭通日报社专刊部。
采访的步伐已经遍及全市11个县(区)部分村组及其他部分省、市。镇雄最边远的迆勒、坪上部分村组……彝良的“小西伯利亚”树林部分村组,洛旺边远的茶园苗族村,荞山、两河、海子、发达、小草坝的部分村组……水富的三角苗族村,永善部分乡村组,巧家卢房水库等等,都留下采访足迹,采写了许多鲜活稿件。曾负责联系市电力公司、彝良县的宣传工作,加强联系,配合当地宣传部门采取措施激发通讯员积极性,使所联系单位和地区宣传工作大幅提升。
任记者部副主任期间,协助主任抓好各项采访等工作,搞好新进记者的传帮带。按报社安排,主要跟随市长采访,有时也采访市委书记和其他各级领导在昭通的视察调研。不分双休日、节假日,长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加班加点,圆满完成各项采访任务,及时将领导思想进行报道,指导全市工作,同时客观反映了群众心声。任昭阳区记者站站长后,与当地宣传部精心配合,仅3个多月,昭阳区在昭通日报上稿就出现可喜局面。
2006年,在洛旺乡采访的《洛旺乡:诚信当头赢民心》,叙述了洛旺乡新任班子想法筹资还清原来所欠农户、企业、馆子等款100多万元,让党委政府重新赢得群众信任,凝聚了民心,从而推动全乡发展的事迹,具有普遍社会意义,文章开始以内参形式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阅看参考,时任市委书记的邓先培阅后在内参上作出批示:“洛旺乡的做法很好,请市委办印发全市学习借鉴。”后来删减后发昭通日报一版头条,获得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三等奖。在洛旺乡茶园苗族村采写的《高处不再“寒”》反映党和政府加大边远高寒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力度带来的变化,后获云南报业新闻奖三等奖。同时,编辑的昭通日报2003年9月9日一版版面、2004年1月1日一版版面分别荣获第20届(2004年度)、第21届(2005年度)云南新闻奖专项奖。理论文章《“沉”下去才能“活”起来》获云南新闻者协会2008年度新闻理论研讨论文三等奖。编辑的部分文章分别获云南新闻一、二等奖。
工作原则:干一行爱一行,凭职责工作,用良心工作。即使不是最好,也要无愧于心。
感悟:宣传是成功的强力推手。新闻宣传也是生产力。
新闻事业是需要用思想、情怀、心血、勤奋、青春浇铸的事业。
思路决定出路。结合实际谋划超前,创新思路,苦干、实干、巧干(重协调、善统筹、抓重点、强宣传,破难点),工作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