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16-03-04 20:50昭通日报今天刊发长篇通讯《模范村官谭德才》,详细报道谭德才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深受群众爱戴的感人事迹。
读完这篇通讯,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谭德才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一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教科书”。从谭德才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村官难能可贵的高尚情操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思想与行动。他舍小家顾大家,不当老板当村官,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托起村民共同富裕的梦想,用必胜的信念支撑永恒的追求,用伤残的脚步丈量贫穷的大山,用不懈的努力树起一座高寒山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精神丰碑。
在带领群众与贫困作斗争的漫漫长路中,谭德才采取的每一项具体措施,都为甘杉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甘杉村虽然还没有完全走向富裕,但在一贫如洗的基础上已经前进了一大步,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曙光。
到外面去承包瓦窑烧瓦,已经找到了自身脱贫致富之路,想到家乡群众的贫穷,他断然回乡带领群众改变落后面貌;原茂林乡党委招聘他到乡能源办公室工作,眼看“铁饭碗”已经到手,却不忍心扔下渴望脱贫致富的弟兄,只好放弃自己的前途,留下来与大家共同奋斗;放弃高收入的老板不当,当村官……谭德才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土地刚刚到户,就能将土地收回集中连片造林,林造好了再分给群众自己去管护;包产到户以后,其他地方都是搞单干,他却带领群众搞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集中反映了谭德才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什么有利于共同富裕就干什么的创新精神。
建砂厂、电厂,村上没有一分钱的垫底资金,他私人出面请人担保贷款解决资金难题;拉老母坟的输电线路,班子意见有分歧,其他班子成员都认为老母坟地势陡峭,水泥电杆很难抬上去,不同意干,他坚持一定要拉,决不允许哪一个民族兄弟掉队,并亲自协调劳动力帮忙,把水泥电杆抬上去;实施易地搬迁工程,外包每平方米要240元,他坚持自管自建,并亲自抓,采购材料实行镇、村、组工作队集体议价,实建价格为每平方米190元,为每户群众节约开支6000多元……集中体现了谭德才克己奉公的担当精神。
因公受伤致残,没等伤愈就出院,躺在病床上仍坚持工作;基层需要他做工作,杵着双拐也要到一线……集中体现了谭德才身残志坚,为了群众的利益,坚韧不拔、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抗争精神。
修村委会办公楼,他自家的盒子板、支撑木、铁皮、柴油机、发电机、焊机等材料,要用多少就去拉多少,无偿提供给集体使用,不要任何报酬,不计任何损失;村委会修好了,连一张椅子也没有,他用自己获得的奖金给村委会买沙发和茶几……集中反映了谭德才纯洁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关心群众,杀年猪、推豆花、逢年过节,都要给五保户送东西。五保户陈朝龙精神有问题,病发时喊着他的名字谩骂。村民们说:“你随时给他送东西,吃多了好骂你!”谭德才却一笑了之。退耕还林政府有补助,他被少数村民怀疑并派人监视,真相大白后,他没有责怪监视他的村民,而是欢迎村民继续对他实施监督。充分体现了谭德才忍辱负重的宽广胸怀和对党忠诚的品质。
离任支书、主任岗位以后,依然不忘全村共同富裕的梦想。为帮助甘杉群众寻找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他只身前往甘肃考察,引进党参在甘杉试种,风险独自承担,获得成功以后,才牵头组建永善县永兴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农民把土地租给专业合作社种植党参,又反过来给专业合作社打工,租金和人工工资加起来,一年就走上致富路。集中体现了谭德才矢志不渝的爱民情怀。
当前,昭通已经打响了新一轮扶贫攻坚战。谭德才就是值得各级党员干部学习的好榜样。学习他,就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定必胜的信念,把敢于创新、勇于担当、不屈抗争、无私奉献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的贫困村还很多,但像甘杉村当年自然条件那么差的地方已经不多。如果每一个贫困村的村官都像谭德才那样,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变成具体行动,用行之有效的行动推动贫困地区快速发展,持之以恒地抓,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就没有搬不动的贫困大山,摘不掉的贫困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