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5-11-05 11:54李云飞
扶贫责任到集体和个人,五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这是强有力的措施。但要有机结合起来,谋好“面”做好“点”,才可能最大化地发挥扶贫的整体效能,让老百姓尽快脱贫致富,进入小康社会!
我与同事们一道,走访了单位挂钩扶贫点,每人都有几户直接帮扶的人家,访贫问苦得来的情况都差不多,有六个共性:一是人多土地少。有的人家找个像样的地点盖房子都难,一些人家不仅土地少而且瘦薄,连“广种”的条件都没有,必然“薄收”。二是缺乏劳动力。虽有一些土地,但家中有老弱病残之人,想种好地也难。一些人家“一人得病”全家返贫,甚至负债累累,难以爬起来。三是不会计划。本来量入而出是最基本的支出原则,但一些农户偏不这样做。比如一些人家,不顾自己的承受能力,条件不成熟也要硬着头盖大房子,导致封不了口,不断借钱还钱,在困境中挣扎。四是留守问题。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去了,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没技术的出去也找不了几个钱,即使找点钱也找点用点,少有结余,一遇天灾人祸,难以抗击,不贫也贫。五是只顾眼前利益。小孩“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后,就开始打工或务农,不创造条件深造,无一技之长,轮入“下苦力”的恶性循环,年年盼翻身,年年翻不了身。六是亲友各顾各。有钱的有钱,无钱的无钱,亲友之间各顾各,借钱就要高利息。甚至亲兄弟之间也漠不关心、互不照料,有的还关系恶化,互不走动。
扶贫要防止“见树不见林”的被动视角。“一对一”帮扶只是“点”的工作,不能取代“面”的工作。特别是一些小山村,就那么几百户一千多人,不谋好“面”就做不好“点”的工作。造血功能源于产业带动,深入调研,做好规划,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可能创办起优势产业。一些山村,并不缺特色物种,有的还得天独厚,是其他地方比不了的。但从一家一户看,看不出什么优势,从整体上看,才可能看出产业门道。扶贫就要着眼这些“大处”,谋划好“面”的工作,才可能激发群众积极性,做好“点”的工作。也只有“点面结合”才可能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挥龙头带动效益。
在这个问题上,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宏观规划与微观措施相结合。立足市场,预测前景,把特色资源变成优势产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充分发挥规模效益。二是收紧拳头与做强产业相结合。这是因果关系,收紧拳头是为了集中有限的资金,少而精地做强产业,力走品牌之路。发达地方,一个品牌产业就打了翻身仗。三是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相结合。咬住目标,抱团发力,步调一致促增收。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扶贫“面”和“点”联系起来通盘考虑,并下功夫做到位,才可能“首尾相接”发挥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