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12-21 10:11李云飞
就像没有一张完全一样的脸一样,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一个“模式”走到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对钥匙才可能打开锁!
这些年,贫穷地方总是向发达地方学习发展“模式”,这没什么不好,关键是“照搬照套”就是问题,根本学不好,也干不好。
然而,不少地方“本本主义”非常严重,要么不学,要么学了就“东施效颦”地干,还自我解嘲说:比葫芦画瓢!其实呢?画出来的东西只是流于形式,管用吗?叫“模式”也好,叫“经验”也罢,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我们“取长补短”才会少走弯路,直线前进。因此,“比葫芦画瓢”不是蒙着纸“照模照样”绘制,而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中获得启发,才可能心有灵犀一点通,为我所用。
遗憾的是,我们有太多的“照模照样”绘制,有太多“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失败。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查一查,我们究竟错在哪里?比如种植业,我们搞了不少“示范”,出发点都很好,通过“示范”也都普及开来,但市场呢?这就需要我们跟上“市场”步伐,深入调查研究,搞精准了,才可能心中有数,做好“配套”的事情。从去年到今年的情况看,很不理想,玛卡烂市,葡萄烂市,蓝莓烂市,就连上好的苹果也烂市,供大于求,卖不出去!
这种现状急人了,我们必须反思,要怎么做才可能走出“市场经济”困境呢?我看,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我们把单纯的种植业当作“产业化”来谋划,继而不断扩大。由于对市场的估计不足,也由于加工业的滞后,还因宣传不到位,市场没打开,卖给谁?因此,从根本上讲,问题还是出在“产业”上!产业化就是市场化,市场化就是精品化,没有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就形不成“产业化”发展格局。我们更多地要找准“卖不出去”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靠什么?在我看来,靠三条:一靠优秀的人才引路,二靠一流的设备和技术,三靠内在品质的提升。具备这三条才可能形成强劲的产业链,以“品牌”的影响力打开市场,扩大市场,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不能被“模式”捆住手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形成“借鉴”与“探索”两条腿走路的态势,才会相得益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市场竞争残酷无情,就跟打仗一样,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我们还得遵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市场规律,才可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在这一点上,理顺体制,激活机制,树立导向,下功夫补齐我们的短板,我们的“产业化”才会走得更稳,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