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读书的四层境界

 2017-11-16 10:14  来源:昭通新闻网

■李雷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因其目的不同、心情不同而把读书分为四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一层境界是指为了附庸风雅、增加谈资而读书,为了等着要用才“临时抱佛脚”,这是最末流的读书境界。为了让自己看起来蛮有学问的样子,为了在别人谈论某些话题时能插上一两句话,而勉强自己去读书。这样的读书一般很浅薄,很难真正读进心里去。

不过,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虽然读书的初衷不好,但能在读的过程中真正用心了,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记得我在省城上大学那年,认识了一些大学中文、历史系的才子才女,每天听他们侃侃而谈“四书五经”“老庄哲学”,而我对这些茫然不知,插不上一句话,心里很不服气,就跑到学校图书馆里借了大量的书籍来阅读。从老子的《道德经》到庄子的《逍遥游》,从《东周列国志》到《清宫十三朝演义》。最初本来只是想了解一下,但渐渐地被这些经典之作深深吸引,读了一本又一本、一遍又一遍,从此开启了对古典文学及历史书籍的热爱之旅,至今仍乐此不疲。

第二层境界:书中自有黄金屋。 宋皇帝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层境界就是为了掌握某种技艺、取得某种资格、获得某种利益而读书。工作以后,有不少人为了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知识,而接受“在职教育”;有人为了让自己变得更适应这个社会,在官场、商场、情场等各种“场”里面游刃有余、出人头地而拼命读《厚黑学》《心计学》《成功学》等,都属于此类读书。当然,一个人通过读书获取自己想要的物质享受,得以施展抱负是无可厚非的,从儒家的角度看,为致用而读书,“达则兼济天下”才是读书人的正道。

第三层境界:数点梅花天地心。元人翁森《四时读书乐·冬》曰:“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相比较第二层境界里读书为“致用”而言,第三层境界的读书只为“修心”。为致用而读书,大可为国,小可为己,多多少少是有些功利的成分在里面;为修心而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可以更多地享受阅读的快乐。忙完一天的俗务后,在静静的夜里,手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细细阅读,不为学技艺、不为求功名,只为喜欢而读书。这样的读书能让人忘记尘世的喧嚣,完全沉浸在书中所描述的情境里,仿佛穿越时空,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一切都远了、淡了,只有一颗心在天地宇宙之间自由翱翔,在历史长河之间任意穿梭,这样的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木落水尽,夜半雪深,在阅读之中,忽然明白,天地之间,唯有数点梅花,才是真正的自己!

第四层境界: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宋代哲学家朱熹的一首著名的哲理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中以书喻“活水”,告诫人们“方塘”并非无源之水,而是因为有了“源头活水”,才使其清澄明净,永不污浊。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生动形象。要想让自己的知识时常更新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多读书。而我觉得读书除了掌握知识、修身养性,学以致用等,最高的境界还是充分汲取书中的营养,融会贯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然后加以提炼,写出代表着更新的思想的书来,让后来者有更多更好的书可读。就像那半亩方塘有了活水源头,经过沉淀过滤后,又为下游提供清澈的水源。这样的读书方能源源不断、生生不息,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发扬和光大。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