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11-09 10:21◆李国豪
爱淘书,会遇到许多店主,来先生是其一,他让我很怀念。
他的店在五三三医院对面,723号。我去找他。变天了,窗外天色如幕,很冷。
前一天,耳朵先生在朋友圈晒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很对味,无力抗拒。上孔网搜,《书斋里的革命》在昆明有货,书店主人就是来先生。
五三三医院对面,723号是一个几乎废弃的旧厂房。大门上头,挂着白底黑字布标,在冷风里呼呼作响。
三五个老人,瑟缩着站在进门左边,闲聊着,每人双手都蠕在衣服口袋里。
我是太粗心了,居然没索要来先生的手机号。用手机打开网络,查来先生的店,上面有一个座机号,拨过去,是占线的忙音。走在路上,一遍遍地拨,20几遍了,还忙音。
抱着侥幸,在网上留言:“来先生好,请给一个手机号。”
在医院附近瞎逛,企图偶遇来先生。
往南走,过五金店,我问,附近有书店吗?店主嘟哝一声:“没得。”
再往南,一排寿衣店,大概六七家,我加快步伐。前面是酒具店、茶具店。往前,出现一排小吃店,我放慢脚步。
一家小吃店门前,少男少女说着笑,手里剥着葱,鲜绿的,白嫩的,飘来阵阵香。少男穿夹脚拖鞋,指头蠕动着。少女染了紫红的发,下巴搭在膝盖上,头埋在红发中,笑着。他们都笑着,在劳动。
五点半,闲逛了一个多小时,来先生终于回了手机号。我奔跑着返回723号。
大门往里走,先过一个广场,接着要进一条狭长的巷子。两旁的厂房紧锁着,里面空荡荡的。前方不远处,秋天的梧桐披着黄叶。一个胖男孩,抱着篮球站在路边。转了几个弯,天色就黑了。来先生在前方的路口等我,蓬松的乱发下,盛开着一张方正的笑脸,眼睛大大的,四十多岁的样子,比我哥还和蔼得多。
这是个破旧的四合院,院子中央立着一蓬石榴树,金黄的叶片如刀,来先生说,这棵石榴不结果实。
来先生其实没有书店,他的旧书摆在自家租住的屋子里。通过孔网销售。
这个四合院由好多家人合租。里面安静得怕人,没有炊烟,没有吵闹,不知人们都忙什么去了。
在二楼走廊上,来先生的书靠墙一溜儿摆过去,像农村办喜事码起来的柴垛子。里面有套台湾版《中国通史》,来先生说:“还差几本才全。”
屋内,四壁都是书,地上也是书。六年级的女儿在靠窗处做家庭作业,三岁的儿子站在椅子上,急着要看奥特曼。
边选书,边闲聊。很快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你女儿六年级了,她看你这些书吗?”
“现在的孩子,玩场多,不看。”
“小朋友,看看这些书,写作课成绩就会好。”我说。
这时,小女孩已经做完作业,来到电脑前,打开优酷网,沉浸在爱情肥皂剧里,她好像没听到谈话。
来先生是会泽人,小时候爱看书,到处借。后来外出打工,有点钱,就买各种书。他打过零工,干过苦力。爱书的习惯改不了,慢慢就卖起了二手书。
“每天早上起来,整理书籍,邮寄包裹,杂七杂八的,一天就过去了。”每天晚上,来先生骑着三轮车,载着一车书,在穿金路上走着。来先生就这样经营着二手书,供养着两个孩子。
手中的书越积越多,我快抱不动了。来先生找来红色塑料袋,替我装起来。《书斋里的革命》顺利到手了。
来先生送我走出院子,我提着一大包书,缓慢地走进那条狭长的巷子。转弯时回头看,来先生还在向我挥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