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论语》阅读笔记

 2017-11-02 10:47  来源:

■萧 然

(上接10月26日)

 

100

理解“子游问孝”章,需要先弄清楚几个概念。什么是“能养”?我认为是健康地生活。而“能有养”,即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好坏在所不问。孔子的意思是:今天的人尽孝道,他们认为让父母吃好喝好就可以了。像狗和马,也能得到基本的生存所需(仅只是为了生活下去而已);如果内心对父母没有敬意,这与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呢?相对于人而言,“犬马”是弱者,“皆能有养”,心怀同情,更有施舍之意。但是父母无私养育我们多年,倘若我们没有感恩的心理,让父母等同于他物,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孔子之所以在这里强调“敬”,将“养”之不同作了明晰的划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父母既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人是有气节的动物,无内心的尊崇,这样的“养”宁可不要,尤其是身为父母。孔子的这句话,我仿佛觉得是对今天的人说的。今天的留守一族,老人占据“半壁江山”,更有甚者,已然“空巢”。这是多么沉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原因是客观的,不能成为我们“不敬”的理由。只要我们心中有父母,常思三年才免于父母之怀,至于含辛茹苦抚养我们长大,只要我们不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就会知父母之难,假如自己已成为父母,更能体会作父母的艰辛。此时“能养”,自然与往日不同。人心向利,离乱人心。今日关爱老人已入法。我想,法或许能解决“能养”的问题,“敬”的问题是法律管辖不到的地方。其实,于人心而言,既然管辖不到,那就无须管辖,前提是我们有足够的自觉和纯朴的良心。

 

小结

我没有想到,这种点滴式的记录,会让我对一本书爱不释手,百读不厌而且常读常新。这真是一个好方法。就像挖宝藏,每天挖一点,天天挖,数目一定十分可观,更重要的是,心情长期保持在阅悦之中,整个人的精气神似乎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论语》本身就是历久弥新的经典,尽管有时候它带着古朴的味道,但这味道是时间的花纹,远了也就淡了,淡淡的回味,似乎也带着丝丝清新的香气,——我反对非要用今天的眼光去和古人“拼杀”,纵然胜利,也只是胜在时间上,及其智慧,我们全无必胜的把握。所以我们今天解读《论语》,无非是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它应该是这样的。每个读书的人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是永远也走不出一条路来的。但是,“以我现在的眼光”就难免有孤立、近视的感觉,“它应该是这样的”就舍弃了“那样的”美景。所以,顾此失彼,患得患失,自己把自己折磨得痛苦不堪。于是,《〈论语〉阅读笔记》登载到100则的时候,我想是该休息整顿的时候了。就像丽江坎坎在《滴答》中唱的那样,“整理好心情再出发吧”!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