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努力探寻小说艺术的高度 ——“2017昭通小说读书班”综述

 2017-10-11 17:36  来源:

黄 玲

九月,昭通城南凤凰山,被郁郁绿色覆盖出清凉的意境。位于山侧的昭通文学艺术创作中心,金桂花在枝头绽放花蕾,散发阵阵幽香。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环境中讨论小说艺术,是一种精神享受。似乎也预示着,昭通小说和古老的朱提大地之间,永远保持着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

9月25日,由昭通市文联主办的“2017昭通小说读书班”如期在这里拉开帷幕。来自全市各县(区)的二十余位小说作者,将在这里度过一周时间,坐下来认真讨论小说艺术。尤其要针对昭通小说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从经典与优秀作品中吸取营养,寻找小说艺术可能抵达的境界。

近年来,昭通作家群声誉鹊起。夏天敏的小说荣获鲁迅文学奖,把昭通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也带动和影响了一批小说写作者,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但是,小说创作永远是一场没有终止的跋涉,永远有新的高度横在远方。和全省、全国小说的优秀成果相比较,昭通小说还有不容忽视的距离,还存在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开班仪式上,著名作家夏天敏抱病出席,并谈了自己对昭通小说的意见和期望。他首先充分肯定了昭通小说取得的成绩,认为近年来昭通作家在创作上刻苦努力,先后在全国大刊上发表了一些作品,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不能满足于此,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有忧患意识。小说写作的突破和创新,是很多昭通作家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他还语重心长地谈到自己对小说写作的理解,认为写小说不是一件轻轻松松可以完成的事,需要付出心血和劳动,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信心。他认为这个读书班办得非常及时,针对昭通小说创作的“瓶颈”和“天花板”展开讨论,将对今后的创作起到促进作用。

市文联主席吕亚平,昭通小说作家夏天敏、吕翼、沈洋、刘平勇、杨昭、尹马、朱镛、季风、杜福全、杨恩智、饶红梅、王明生、蔡挺、赵洁等二十余人到会。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小说家胡性能,云南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宋家宏出席开班仪式,并负有讲座的任务。

在昭通小说创作史上,这样的读书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事先就有周密的策划和安排。开班之前不仅提供了要求阅读的作品,还要求每个人提交自己新近创作的小说作品,作为入选、交流和批评之用。

吕亚平主席郑重宣布,这个班将以读书、交流、互相批评为主要内容。拒绝“抚摸”式的友情批评。要一针见血地针对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找到症结所在,以达到促进昭通小说创作的目的。

简洁的开班仪式后,宋家宏教授为读书班作了题为“小说创作的常态与非常态生活”的专题讲座。作为一名文学评论家,宋家宏对昭通文学一直倾注心力予以关注。他今年曾经发表有《四问“昭通作家群”》的文章,对昭通文学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追问。其语气之凌厉,让人印象深刻。这次读书班上,他主张小说写作者应该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才能提升小说的高度。

他认为文学创作有千万条道路,成为经典的道路却很窄,似乎只有两条,一条是对人性的深入开掘,一条是对社会的深入剖析,能把两条完美结合,就是大师的作品。他结合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些经典作品,比如鲁迅、汪曾祺、张爱玲等作家的作品,从“常态”与“非常态”的艺术角度切入进行剖析,指出:优秀作品都是常态与非常态生活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我们每天面对的往往是常态的生活,尽管有的很生动,但要进入小说的时候,要经过艺术的开掘处理,要让它遵循艺术的逻辑,产生非常态的亮点;一些非常态的生活,又要对它进行深入的开掘,使它在更深层面上与常态生活相通相联。

宋家宏还结合云南一些知名作家的作品,展开讲述。他举了夏天敏、胡性能、潘灵、和晓梅等作家的作品,深入细致地分析其特色和成功的原因。指出:小说的核心理念是写人间常态,否则就不是小说。但如果一个作品从常态到非常态,不需要生活逻辑支撑,它可能是神话故事,武侠传奇,神话故事、武侠传奇就不全需要生活逻辑,它遵循的是另一套艺术逻辑。要把非常态变成常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怎么去实现它?这也是小说家要认真对待的难题。

因为这些作家都是与会者非常熟悉的朋友,分析、学习他们成功的作品,更多了一分亲切之感。事实证明,每一个作家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除了持之以恒地坚持之外,对小说艺术进行不懈的探索与思考,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经验。

宋家宏认为,适度的理论界入,对小说创作来说是有益的。可以让一个写作者对小说艺术的难度和高度,有更清醒的认识。对名家名作的学习借鉴,则可以让一个写作者获得启示,避免走弯路。

他说在开班之前一个多月,主办方就向读书班学员提供了16篇中外文学经典作品和云南作家的优秀作品,要求在开班前读完。并对部分经典作品设计了问题,要求大家提前进入阅读和思考。

读书班,就是要从读书中有所收获。

作为在小说之路上坚持多年的作家,胡性能近几年的创作可谓夺人眼目。他先后在《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等全国知名大刊上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小说。比如《电线上的风筝》《消失的祖父》《生死课》等,都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也对昭通作家的创作,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

胡性能的小说能取得如此成就,一方面得益于他的阅读,对中外文学作品广泛涉猎,细致体味,从中获取自己所需的艺术养分。另一方面,他对小说艺术有不懈的研究和思考,其深入掘进的精神令人感佩。

他在读书班作了题为“小说的现代性表述”的讲座,结合昭通作者提交的作品,从几个方面对小说艺术进行阐释和研讨。

他先说到小说的语言,认为传统小说的语言是线性式的,现代小说的语言是立体式的,二者各有不同。传统小说中的读者和作家之间,还隔着作者(小说讲述者)。现代小说中,讲述者被淡化、弱化,让读者直接走进故事。同时它还借鉴了电影、戏剧的手法,把场景拉近,呈现出事物的细节。

同时,现代小说的叙事节奏加快,小说的时间和空间得到快速转换,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和阅读习惯。所以,现代小说已经不能容忍叙事的拖沓。他谈到自己的小说写作时,感叹“没有一个作家不受叙事的困扰”,坦承自己在写作《生死课》这个中篇时,在尝试多种叙事角度方面,就曾经饱受折磨。

他讲到小说的内在逻辑问题,指出小说明明是虚构的艺术,为什么我们甘心让它“欺骗”?究其原因,其实是让它内在的逻辑所征服和吸引。他还讲了“现代小说的时空观”“小说要抵达什么”等几方面的问题,结合中外作品进行细致剖析。在谈到昭通作者的小说时,他说经过这段时间的阅读,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的小说没有师承!所以建议一些作者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师承”,比如去读王安忆的小说《我爱比尔》,读二十遍。有了被王安忆附身的感觉之后,才放下,再去喜欢另一个作家。他还说到自己学习写小说之初,一度迷恋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以及和他的气息相近的作品。因为觉得这个作家和自己在骨子里(精神气质)是相通的。小说的“师承”,也是文学传统的延袭。

为了对读书班学员有所启发,胡性能差不多把自己阅读、写作中的方法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这种面对面的传授,让学员们大呼过瘾。

听理论和创作经验的讲座,让思维受到触动和启示,只是这次读书班的一个内容。对学员作品的研讨、评析,是另一个重要任务。

与会者中有的人已经在小说领域摸爬滚打二十多年,写过上百万字的作品,在全国大刊上露过脸。有好几位还是各县、区文联的领导、文学界的带头羊。但是应该坦诚,很多人的小说作品,平时听到的表扬,远远多于批评。他们是否具备当面倾听批评的心态?

这个读书班开宗明义:“拒绝抚摸”,拒绝“友情批评”。意味着每个人必须以华山论剑的姿势,毫不留情地去发现别人作品中的问题,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剑光闪烁,直指症结所在,这才是办这个读书班所预期的效果。

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些忐忑,又有些期待。

水富女作家赵洁的小说,首当其冲,成为批评的第一个靶子。市文联主席吕亚平的小说,也被置于聚光灯下,接受考量。然后是吕翼、刘平勇、杜福全、杨恩智、尹马、王明生、严格、于晓玲、饶红梅、税代坤、伍世云轮番出场,接受评说。昭通小说,经历着一场论剑式的考验,也将迎来一个批评的新局面。

既写小说也搞批评的杨昭,以他惯有的慢悠悠的语气,学院式的腔调,冷峻而理智的态度,剑锋直指要害,把每篇小说中存在的问题挑得准确,批得透彻。一剑一剑,刀刀见血。宋家宏的批评,火药味十足;胡性能的话语,柔中带刚。作家之间,也放下面子和友情,眼里只看见文本和问题。

听听这些发言,就可以感知到现场紧张而热烈的气氛:

——这篇小说,没有写出常态中的非常态,仅仅呈现生活的真实是远远不够的,还不是小说的审美。叙述多,描写欠缺。

——小说不仅要接地气,还要接“天气”。前者只是一个低标准。内心要确立起小说理想,才能让小说往上走。

——这篇小说,题目没有文学性,节奏过于缓慢,小说的枝蔓太多。

——这篇小说,人称混乱,叙事上作者是在自己设置的圈套中挣扎。语言比较粗粝,场景转换不自然。

——这篇小说,刚开始以为在读《儒林外史》,后来以为在读《醒世恒言》,看前面便知道后面,漏洞百出。这不是艺术审美,是道德说教。

——这篇小说,一是结构有问题,二是无效语言多,三是逻辑关系不严密。

——这篇小说和作者以前的小说比,是失败的。小说的逻辑起点就是不成立的,有若干历史错误,文本中不合理的细节比比皆是。

——这篇小说中有许多无效叙事,语言有拖沓感。这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普遍现象。昭通作者的叙事能力需要加强,对生活的观察理解也需要加强。

……

这不是论文中的语言,可以避开作者行文。这是面对面的、有强烈在场感的批评,对双方而言都是一次新的考验和提升。评说不留情面,剑锋直指要害,这才是真正有价值意义的文学批评。而且批评别人准确不准确,到不到位,其实也体现了一个批评者的文学素养。

言者直陈其事,听者不免耳热心跳,却也强自镇定,认真倾听、记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再说平时哪里去听如此坦诚而精到的批评?

事实证明,文学批评非常需要“在场”精神,需要一种坦诚相见的气氛。这也正是中国当代文坛所缺少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本次读书班开创了一种良好的批评风气。应该相信,昭通作家有心胸和雅量,因为他们视文学为事业和理想。

28日,著名作家潘灵、张庆国的到来,为读书班再掀一个高潮。

两位不仅是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还分别是《边疆文学》主编和《滇池》前主编,在写作和编辑刊物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昭通小说界的作者们也是多年的朋友。张庆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经来到昭通,行走金沙江,写过昭通地域为背景的小说。潘灵的小说和昭通的土地之间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首先从一个作家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小说写作实践,为昭通小说作者们打开一扇窗户。

张庆国认为散文是向实而虚的文体,小说是向虚而实的文体。小说的核心是故事,但是今天这个时代,有很多种讲故事的手段,比如传媒的介入。这就对小说艺术提出新的要求,增加了写作的难度。应该引起小说作者的思考。

潘灵称他这次下来,一是表示致敬,二是学习。认为这个读书班办得很有意义,影响也会深远。作家之间的互相批评,证明了他们的肚量和追求。他还从六个方面,条分缕析地讲述、传授了自己在小说写作中积累的经验。认为包括小说标题的设置,作者都得用心对待。他坦言,在如何讲故事这一点上,昭通作家还没有超过夏天敏,现实的高峰就矗立在面前。

潘灵和张庆国还分别从编辑的角度,和读书班的成员们就如何写稿、投稿,如何和编辑交流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

为小说作者们办读书班,在昭通作家群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市文联主席吕亚平在总结中说:办这个班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昭通小说的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学生态,良好的文学传统。一个星期的学习结束了,大家应该有锥心刺骨的觉悟,有脱胎换骨的变化。然后,努力写作,奉献出你们优秀的小说作品来。

胡性能说,要看到其他地州的小说,也在崛起中。这对昭通作家群来说是压力,也是好事,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小说的路上,有的人是同道,也是对手。互相促进,才能共同进步。

宋家宏说,作家之间互相批评的风气,应该保持下去。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创作、批评的环境氛围,坦诚相见才是真正的朋友。一个作家要学会反思,同时也要增强写作信心,不要被批评所吓倒。

潘灵说,昭通作家应该认真反思,自己写作的“瓶颈”在哪里?不能辜负“昭通作家群”这个称号。作家们既需要训练技巧,也不能丢掉现实关怀,这是昭通作家群的优良传统,灵魂所在。

对读书班的学员们来说,一个星期的时间确实过得太快。真正是一次辛苦并快乐着的特殊体验。除了上下午的正常学习,连晚上大家都自愿要求加班,接着开展作品批评。有人形容,连上卫生间都要加快步子,生怕错过一段精彩的评说。散会后三五成群,站在树荫下继续交流,饭桌上也在讨论小说写作的事。

这个读书班的收效,可以简要概括为:时间紧凑,效果突出;火力十足,精准生动;收获颇多,触动深刻。这也是每一个与会者共同的感受。

从一开始的紧张心跳,到后来的乐在其中,大家充分体会到了读书、交流、批评的乐趣。小说写作是个体的事,同时也需要汲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学会批评、解剖别人的作品,对自己的写作其实也大有裨益。

这个读书班再次证明,昭通作家群是一个努力向上,团结奋进的群体;是一个有文学理想和现实关怀的群体。通过学习、思考,不断提升,他们必将为时代奉献出更多优秀的小说作品。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