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10-23 09:54说起陈荣磊,威信县旧城镇很多老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医术好,为人谦和,是大家对他的一致印象。在旧城中心卫生院,陈荣磊更是同事们心中兢兢业业的好领导。“我是土生土长的旧城人,能为家乡的卫生事业尽自己的一分力量,是我的荣幸和责任。”为此,陈荣磊默默坚守了26年。这26年间,他扎根基层,始终坚守在卫生战线的最前沿,把守护家乡百姓健康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用坚实的脚步走出了一条多彩的人生路。
1991年8月,陈荣磊以优异的成绩从昭通卫校毕业,分配到旧城中心卫生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第二年,他就被派往县医院进修一年,学习外科、妇科知识。返院后,陈荣磊很快就能够开展阑尾、疝气、计划生育五术、刨宫产等手术,大大提升了医院在外、妇科方面的技术水平。
1997年11月,陈荣磊被县卫生局任命为旧城中心卫生院副院长,主抓医疗业务。2000年4月,因为陈荣磊在旧城卫生院的优异表现,他被调到罗布镇中心卫生院任院长。上任伊始,面对卫生院业务下滑、人心思动、缺医少药、群众意见大的现状,陈荣磊没有气馁,而是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着力在设备、人才、管理上下功夫,推出了卫生工作管理办法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以人才提高服务水平,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仅仅半年就扭转了整个卫生院的不利局面。2002年罗布中心卫生院全院业务收入达到49万,创下历史新高,居全县乡镇卫生院第二名。2003年“非典”期间,陈荣磊身先士卒,全力配合地方政府抓好非典工作,当年被县政府表彰为“优秀院长”。罗布工作8年,他和全院职工努力拼搏,共同书写下了这个贫困乡卫生院最出彩的一笔。
2008年,因为工作需要,陈荣磊又回到了故乡旧城担任了中心卫生院院长。上任伊始,看到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他想方设法,对外跑项目争资金,对内紧缩柔性开支,通过几年的努力,添置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建起了行政楼、业务楼和医护人员保障房。同时,加大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素质。在医院管理上,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让每个医务人员都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发挥他们的最大能动性。在分配制度上,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绩效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积极引导职工改变过去那种“只管干,不管算,有无效益在医院”的旧观念,树立“既要干,也要算,一切围绕效益转”的新观念,从而大大激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卫生院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与此同时,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进入卫生院,一些以前只有在大医院才能做的检查,现在在这里也能做了。为促使更多的医疗技术人才脱颖而出,该院每年从高等院校中选聘优秀毕业生来院就职。强大的技术力量,为旧城中心卫生院提供了新鲜血液,为该院发展增添了持续后劲。截止2016年底,旧城中心卫生院的年业务收入达到350万元,年门诊数达到3万人次,住院人数达到1100人左右,医疗医技收入达到了业务总收入的50%。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了三番。
“给每一位职工业务提升、职称晋升的平台,给每一个有能力的人施展才华的舞台。”爱才之心、识才之举,是陈荣磊作为卫生院长识人用人的一个理念。他不但想方设法为医护人员的成长创造条件, 而且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来院传经送宝,有力促进了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医疗水平,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小医院大医疗,最终受益的是患者。”不仅解决当地群众去大医院就诊舟车劳顿之苦、费用过高之弊,也为重病患者及时转向大医院就诊找到了后路。
“跟过去相比,现在基层卫生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医德医风也不如从前,加上目前社会上医患纠纷的频繁出现,大家都怕出问题,多数时候医护人员的手脚被束缚了。”陈荣磊说,现在基层卫生院工作量越来越大,不但要做好群众的基本诊疗,还要做好基层公共卫生工作,加上家庭签约医生、卫生资源双向转诊、健康扶贫等工作,压力增大,责任也在增大,如果连一个常见病都看不好,下乡去搞基层公共卫生,老百姓也不会相信你。公共卫生服务对农村居民的健康十分重要,只有适应网络现代化,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才能把基层卫生事业做好。
在医患关系的处置上,陈荣磊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尽管基层卫生院碰到的医患纠纷不算多,但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汇报和沟通非常必要。处理医患矛盾,不是医院一方就能够做好的,最好还是要依靠当地政府部门,发挥这些部门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去调解和化解医患纠纷,这样才能够保障基层卫生院有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扎根基层,不忘初心。26年来,与陈荣磊一道参加工作的同学都已经在县级以上的医院上班,而他依然坚守在家乡的农村。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什么。”陈荣磊把这句话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26年来,为了旧城中心卫生院的发展,他每天就像一台充足电的马达,时刻不停地运转着,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