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云南昆能农林:核桃产业里种下故土情怀

 2017-10-19 16:12  来源:

农村的出路在哪里?多次返乡,多次与乡亲探讨贫困的根源,朱永岗找出大山里的贫困根源——除了交通落后,没有农业产业是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原因。

目前,威信昆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已投入资金一千两百多万元,四年时间,公司在示范基地内种植林下经济收益达320万元,农民在种植基地参与务工所得的直接收入就达290多万。其中贫困户劳动力获得的直接工资收入近200万,初步实现了公司发展与农民增收脱贫的双赢目标。

  ◆实习记者 谭光吉

8月16日,天朗气清。

从威信县城出发,向东行驶28公里,进入双河乡天池村,成片的核桃林在阳光下微微颤动着翠绿的枝丫。眼下正值核桃的挂果期,一颗颗核桃青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这是威信昆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核桃园区所在地。

五年来,威信昆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紧紧围绕威信县委政府“引进一个企业,发展一乡经济,带动一村脱贫”的引资初衷,大力发展核桃种植,积极培育林下花卉、药材种植等。目前,昆能农林有限公司的三个核桃种植园区占地12000亩,覆盖47个村民小组,13000多人,包括建档立卡户881户。其中双河乡有建档立卡户259户,1325人。

地处大山深处的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天池村,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水量1300毫米。山高坡陡,土质贫瘠,生产的粮食产量低,没有规模化的经济作物。

时光倒回到五年前,村民的经济收入除传统的喂猪养牛外,别无门路,只能饱受苦涩生活。

朱永岗、朱永秀兄妹就出生在威信县双河乡天池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因为家庭贫寒,朱永岗上初中时每周一次往返学校与家里,为了节省饭钱,星期一他都在凌晨4点就起床,点亮火把走数十里去上学。而朱永秀则刚上完小学就辍学在家,帮助父母上山下地劳动,以减轻家庭生活的压力。

1990年,朱永秀刚过16岁,为了供哥哥读书,她走出大山,到威信县汽车运输公司扫地,卖车票、做洗碗工、看店工,用微薄的收入补贴哥哥读书。幸运的是,朱永岗经过十年寒窗苦读,1994年顺利考进了昆明理工大学,毕业后他下海经商,并在昆明成立了云南昆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2016年底更名为云南昆能实业有限公司)。每年春节朱永岗回乡都要和朱永秀一起为天池村贫困家庭送去一些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然而对于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这不过是杯水车薪,实难改变他们的生活困境。

农村的出路在哪里?多次返乡,多次与乡亲探讨贫困的根源,朱永岗找出大山里的贫困根源——除了交通落后,没有农业产业是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原因。

那是在2012年,朱永岗萌生了从事农林业方面投资开发的想法。为了解决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他大胆决定“归根”。于是,朱永岗创建了云南昆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由妹妹朱永秀在威信创办一个昆能农林分公司,并担任副总经理。既拓展公司的业务范围,同时又能帮助乡亲们寻找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2013年2月,威信昆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在天池村挂牌。公司经过多方考证,从外地引进薄壳核桃优质品种进行种植,由公司全额投资种植并管理。农民则用承包土地入股,按照“五利”原则吸收资金和技术,发展核桃产业,真正让利于民。力争既能让农民增收致富,又能有增强公司后续发展的动力。公司计划在威信发展种植核桃两千亩,并建立核桃产品的深加工工厂,预计投入经费1.3亿元人民币。

“要实现滚动式发展,有‘五利’导向还远远不够。”朱永秀告诉记者,为做强做大核桃产业,公司大胆提出了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农民可自愿用土地入股发展,入股后能拿到土地补偿金。项目实施收益见效后,农民还可以享受30%的收益分红。在种植过程中,本项目的优质种苗、施肥、除草费用以及道路、水池等固定设施投资由公司全部承担。同时,公司返聘一部分村民在公司务工,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吸收农民工返乡参加公司创业。在人才培养吸纳上,公司大力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或参与公司经营,由公司提供启动资金,并让大学生享受创业分红。

威信昆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新型的发展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公司发展土地资金、技术问题等,为实现企业滚动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帮助地方政府解决了群众发展难、增收难的问题。目前,威信昆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已投入资金一千两百多万元,四年时间,公司在示范基地内种植林下经济收益达320万元,农民在种植基地参与务工所得的直接收入就达290多万。其中贫困户劳动力获得的直接工资收入近200万,初步实现了公司发展与农民增收脱贫的双赢目标。

不仅是核桃,威信昆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还根据本地产业特色,充分挖掘当地立体气候、良好生态的优势,积极培育林下花卉、药材套种,作为富民强村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力发展万寿菊、药用牡丹、白芨的种植。

除了发展产业,公司通过不同的方式支持兴办公益事业,倾力回馈家乡。从2013年开始,公司每年都在威信资助13名成绩优异但家庭困难的学生就学直到大学毕业。截止2017年3月底。已经支付资助学生的学习费用15.3万元,为助力阻断代际贫困作出积极贡献。

对于未来,朱永秀充满信心。她告诉记者,公司力争在五年内每年季节性使用农民工600人以上,直接增加农民收入300万元以上。力争在十年内实现核桃种植区,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银山。重点把双河乡天池村核桃种植园区打造成集特种经济作物种植、特种动物养殖和少数民族文化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庄园示范区。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