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9-14 09:29——鲁甸县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化发展纪实
◆记者 刘建忠
作为以农业为主的鲁甸,至今仍然戴着“国家贫困县”的帽子。增收致富、小康提速,成了该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
如何优化升级,壮大主导产业,发展新型产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的步伐,是鲁甸县农业发展思考的重点。近年来,该县从提升现代农业综合实力入手,不断推动主导产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市场化的方向迈进,使传统农业产业焕发了生机,迸发出新的活力。
“土地流转”:催生“集约化经营”
“过去我们的工作多以技术推广、常规种植为主,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已进入从传统农户分散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加快转变的新阶段。因此,鼓励农户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从大量撂荒闲置的土地上‘淘金’,搞集约化经营,是我们农业部门的重头戏。”谈到土地流转,鲁甸县农业局长王富坤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
苹果、樱桃、花椒、马铃薯是鲁甸的特色产业,是涉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要做大做强这些产业,只有打破小规模或小家小户种植的模式,走集约化经营道路,才能把单纯追求产量的农业变为产量、质量、效益并重的高效农业。
这样的理念已经成了鲁甸人的共识。在龙树镇古寨社区,记者见到了无公害蔬菜基地老板唐高宗,他种植的800亩蔬菜都是通过流转土地完成的。近两年来蔬菜的销路非常好。他说,过去小打小闹,费很大劲儿也卖不上个好价钱,现在搞起蔬菜基地那效益就不一样了,农业局倡导我们走集约化种植的道路,不失为一条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出路。
如何提高耕地的集约化水平,是鲁甸农业局一直在思考并付诸行动的一件大事。为了实现零散土地科学合理有序流转,该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当好“服务员”,做好“监督员”,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利益。记者了解到,过去几年来,该县土地流转形势向好,共流转土地8.2万亩,流出土地农户2.5万户,占承包总土地面积、承包总农户的1/5以上。拿龙树镇种植300亩荷兰豆为例,市场上可以卖到7元一斤,而与之相比,水磨镇的种植情况却是另外一番情景,成本高、效益低,2元一斤都没有多少人问津。
“你种我的地,我赚你的钱”。土地流转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年近60岁的小寨镇村民赵家毕告诉记者,“以前一亩地一年就收1000多斤谷子,年底也就是2000块钱左右的收入。幸运的是这几年政府实施了土地流转好政策,大家可喜欢了,当地的龙头企业租了我们的土地,光是租金一年下来就是好几千,不但这样,我们还可以在家门口自家的土地里打工,一个月最低工资都是1800元啊!”“失地”农民成了上班族,这在该镇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集约化、规模化种植上,该县农业局大胆尝试,加大力度,2014年,由于文屏、桃源、茨院苹果种植发展受限,他们邀请省首席苹果专家到新街调研,通过两年观察论证,于 2016年流转土地1000亩,推广苹果种植,预计三四年时间就能够看到结果。
王富坤告诉记者:“通过土地流转农户收入增加了,村民将土地流转出去,既能收租金,又能在土地上打工挣钱。还使一些村民腾出手来,在家乡或者到外面打工,这又增加了不少收入。土地流转在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实现了流转土地双方的互惠双赢。”
目前,该县加大对规模经营的扶持力度,简化审批手续、落实税收、绿色通道、用水、电等优惠政策,推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已突破一个亿,较好地解决了农业融资难的问题。
“专合社”:农民致富的“靠山”
今年立春刚过,鲁甸县桃源乡大水塘村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鲁甸县果康苹果种植技术服务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当天,他们组织开展苹果冬春管理老果园改造及幼园抚育修剪、拉枝整形技术培训会,参训人员达112人。参训对象还有当地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及种植能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训现场,人们发现一个与往年不一样的新亮点,服务队员都统一着装。体现出鲁甸将进一步提高苹果科技普及率,逐步实施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发挥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我们浩丰苹果专业合作社吸纳了全托管和半托管的苹果种植基地共三家,主要负责果树的修剪、施肥、打药等全方位服务,使种植出来的苹果符合国家绿色标准。”浩丰苹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应江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2013年年底,鲁甸县农业局在老果园改造项目时,总结历年来果农们种植苹果的经历,普遍是有钱无技术或有技术无钱的状况。就此,果农们年年面临的是产量低、果质差、资金使用效率低等现状。
为了解决这一实际困难,县农业局主张聘请有苹果种植技术的专业人士,组织当地苹果种植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和统一管理。这样一来,果农们再也不用担心因无技术管理带来的各种损失。而闲暇时,在合作社打工挣钱学技术,年底分成领奖金,变成了传说中的“甩手掌柜”。
2015年正式开始运营的浩丰苹果专业合作社,已吸纳各类技术指导人员及苹果种植能手157人。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摸索和实验,眼下又启动了集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农耕百味”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全程服务。如今,这种“合作社+电商”的模式,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主阵地”。
有了完善的设施设备和网店销售平台,合作社在营销策略上做足文章,遇到苹果市场价格不景气的情况,合作社变销售苹果为储藏苹果,在满足合作社自身储藏新鲜苹果的同时,合作社还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为鲁甸广大苹果种植户储藏苹果,从而实现鲁甸苹果择机错峰销售,有效提升了苹果的市场价格, 降低了合作社和广大苹果种植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坚定了苹果种植农户的信心。
目前,合作社以苹果标准化基地为依托,已带动鲁甸县更多农户种植苹果。至2016年底,鲁甸苹果种植面积5万亩,挂果面积2万亩,苹果总产3.25万吨,总产值1.25亿元。看到合作社发展苹果的广阔前景,许多果农也加入到了发展苹果产业致富的行列中来,部分农户还依靠苹果种植盖起了新房,开上了轿车。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了农民致富的“靠山”,如今全县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61个,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到17户,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3%。
“庄园经济”: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驱车行进在昭鲁快捷通道上,从鲁甸县城出发,不到20分钟就来到了地处茨院乡的农家乐——“田园庄园”。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小路连接着庄园,让人如同走进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在庄园里,记者看到错落有致、别具特色的亭台、竹楼掩映在碧水绿树中。许多城里人在节假日和周末纷纷来到这里赏田园风光、品农家小吃、体验民风民俗……以庄园为依托,或搞餐饮旅游,或搞绿色养殖、种植,有力地带动了农民致富。
田园庄园的老板张成荣告诉记者,这个庄园于2015年7月筹建,2016年4月开业,占地1300多亩,由于地处昭鲁快捷通道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给他的庄园带来很旺的人气。张成荣说,他们庄园的消费定位在普通老百姓和工薪阶层,属于大众化消费,所以来这里休闲观光的客人络绎不绝。去年光餐饮这一块的收入就是1000多万元,解决了当地80多人的就业问题。张成荣关心贫困群众,有46户建档立卡户在他们公司务工、或者流转土地。据介绍,在这里打工的贫困户,算上土地流转的费用,一年每亩就有2.4万元的收入。
生态庄园经济实现了“老板进村、资本进村、产业进村”,使“空心村”变成“新庄园”,使闲置的资源、资产变成赚钱的资本。以“田园庄园”为例,目前鲁甸已发展竹园山庄、花园庄园、草莓庄园、牡丹庄园等庄园经济实体10多个,一大批特色现代农业观光园、生态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带动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庄园经济”正逐步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庄园经济催生了“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名词,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变强了,农民变富了,行进在发展“新型农业”的大道上,鲁甸人心头洋溢着的是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