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9-11 10:50◆通讯员 胡华伦
“我的广播一响啊,不管你是在干活,还是在赶集,你都听得见。”在巧家县蒙姑镇广播站工作33年的钟发坤说道。这位在一个人的乡村广播站默默奉献了33年的“大喇叭”,充分利用广播大课堂,当好蒙姑镇居民了解时事要闻的窗口,学习政策理论的“翻译”,准时上学下地的“闹钟”,融入了蒙姑镇两代人的生活。
钟发坤已经71岁了,1969年,他从县中学毕业回家后,到粮管所搞秋征。一天午后,钟发坤和其他工作人员一道挥汗如雨忙碌着。有人领着区委书记来了,说是要找钟发坤。书记交给他一套50瓦的收扩两用机便说道:“这机子就交给你了,从今天起,你就是蒙姑广播站站长,好好干!”重任在肩的钟发坤研究说明书,摆弄了好一阵,收音机里终于传出了清晰的声音。
“棵棵杆子正,个个瓷瓶紧,条条线路通,支支喇叭响。”让笔者深深感触到老钟对维护大喇叭的用心。在老钟的精心维护下,蒙姑乡的大喇叭发挥了独特的宣传作用,群众赐他一个外号——“钟大喇叭”。
这一干就是33年,蒙姑广播站,中国版图上最小的广播站,全站仅一人,钟发坤既是站长也是员工。33年来,蒙姑镇的大喇叭里每天都会响起他洪亮的大嗓门。各种时事要闻、政策解读、涉农通知,总是能够通过他用当地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及时而又生动地传播开来。
老钟把广播当做了毕生追求的事业,每天工作都有激情和创造。用快板书的方式播报是“钟大喇叭”的乐趣,更是蒙姑镇人的享受。在他编写的《美丽蒙姑好地方》快板书中,他这样描述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蒙姑十景景不同,远望长江老渔翁。象鼻喷出双江水,野牛眠卧青草中。吉兆屏幡丹青画,龙潭映月水晶宫。橄榄纹烟添锦绣,铁桥横跨锁双峰。”蒙姑的象鼻岭、橄榄坡、石龙过江等自然景观在他口里笔下令人神游遐想,妙不可言。1991年,钟发坤被评为云南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个人,类似这样的各类“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者”的奖状他都保存着,但他却记不住有多少张。
33年广播员的工作经历,让他养成了改编时政要闻、解读理论政策和形势的习惯,笙乐管簧一起,“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个个热词,通过他的解读,都变成了身边事、家常话——“美丽中国我的梦,美丽蒙姑好风光,家乡美啊美家乡,蒙姑旧貌换新装。金沙江水在欢唱,蒙姑人民喜洋洋,感谢党的好领导,追梦路上迎朝阳。”
2002年9月,老钟正式退休了。闲不住的他开始发挥第二特长——编、导、演花灯歌舞、小品、快板,以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文艺形式更广泛地开展主旋律、正能量的传播。
在钟发坤的带领下,蒙姑镇蒙姑村的业余文艺演出队如雨后春笋,几年功夫就发展到了7支队伍70多人,年龄层次从30岁至70岁不等,表现形式有传统花灯歌舞、快板,也有广场舞、健身操,形式多样,始终围绕一个主旋律——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新生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