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7-08-15 09:50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现金支付即将消失的谣言再度甚嚣尘上。最近,挪威的一家机构代表银行业预言:从现在起到2020年,现金支付将会消失。这些预言者确信“取消现金支付能够减少产生金融暴力和造币行为的风险”。一位挪威议员反驳道:“相信犯罪行为会和现金支付一起消失,这真是太天真了。犯罪依然会在新的领域里扎根,就像银行卡舞弊也会出现在电子支付领域一样。”
当了解银行管理现金和银行卡的花费以后,我们就能理解银行是希望取消前者,而从后者那里获得收益的。但会不会只是美好的想象呢?在打击犯罪和偷税漏税行为的借口下,就可以取消使用现金了吗?另外要注意的是,这些犯罪行为在网络和银行系统中(离岸的)同样能够适应良好,钱柜只存在于老电影中而不应该出现在现实中。我们不该为了一种假设的利益而放弃社会利益,迎合政府利益。禁止现金支付会极大地加速补充货币的发展,也会促进黄金和白银的再货币化。但是这不一定符合货币机关的预期。
与现金的情况相反,银行卡这块塑料片,也许已经是过去式了:用智能手机付款会导致银行卡的消失。把银行卡所携带的信息放在由持有者数字标记保护的设备中会比把它放在钱包里更安全。在推广银行账户之后,银行认为它们的势力已经可以拓展到全部的支付领域了,但苹果、Orange和贝宝等其他公司已经在别的领域代替了银行的职能,这就是所谓的风水轮流转。
银行网络的负担
假设法国银行工作人员的总数是37万人,其中26万人在银行网络中工作。在这26万员工中,超过半数是业务员。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呢?直接把产品做得有竞争力和说服力不是更简单吗?21%的员工服务于管理和辅助部门,处理业务的员工占27%。
值得比较的是,贝宝,在世界上有超过2000万账户,但只拥有13000名员工。当然,它只有虚拟网络,没有成千上万的业务员,更不像银行一样需要如此庞大的人力。
法国目前有86%的交易是通过数字系统来完成的,消费者与银行之间有这方面的协议。根据2013年银行印象观察报告,由法国民调机构和银行联盟共同发布。通过互联网企业实现这个功能也很容易,当这些企业主导了客户关系的时候,银行就要靠边站了。
银行的网上银行没有很好的应对方案,它们修改了自身模式的利润率,让消费者能够获得免费的银行卡,但商家要付的费用依然不变,这就是问题的症结。银行只是换汤不换药。当然,银行一直扮演着金融顾问的角色,但在广泛市场营销中,它们的角色就会发生改变。
模型重建
当银行网络逻辑让整座大厦和全体收益崩盘时,我们会看到整个模型将被重建,同样地,这种重建过程也会出现在其他领域。两个国家间的电话通信太贵了吗?Skype(或更新的Viber)展开了一种通过网络中转电话的服务,而且是免费的。短信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与法国相反)都是收费的?那么,WhatsApp推出了一款手机应用,可以在手机之间无限免费发送短信。已经有6000万用户使用这个应用了。有时候在大都市很难打车,优步推出了一款基于定位系统的手机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成功。类似的例子如果要一一列举的话我们可以写满一整页。
取得了一定市场地位的企业为了阻止新的竞争者入行都不择手段,因为新的竞争者会影响它们的利润。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它们要挟政客制定强硬的法令来为竞争者的入市增加困难。典型的例子就是“裙带资本主义”(来自英语短语crony capitalism),就是说结合政治权力和大型企业或机构的社会力量来妨碍新兴企业对市场和价值链产生影响。但为了广大客户的利益,通常都以后者的优胜而告终。当然,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不过银行也不能幸免于新竞争者的影响:它们将会部分“去中介化”。
法规壁垒不再合法
银行集团辩解说,设置法规壁垒是为了在收集个人储蓄款、公司金库和为它们提供长期借款时保证资金安全,这是一个不容有失的任务。它们当然要小心翼翼地防范着业主收回资金并带着现金逃离,或者因为能力不足而破产。我们同意,这个行业不能像食品杂货那样开放。
但是银行就能满足这个要求了吗?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我们就已经严肃地质问它们了,比如银行系统怎么如此不堪一击。存款人的钱财确实没有丢失,但是,我们已经了解到,在2013年3月的塞浦路斯,发生了截留10万欧元以上账户的事件。而且这不是一个孤立事件,从那以后,这种做法就被写入了欧洲的指令,如果银行不再有能力保证储户的钱财,为什么还要设置行业准入壁垒呢?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银行行为的一个自相矛盾之处:它们请求政府对自己的职能领域放松监管,它们达到了将存款活动和市场活动分开的目的,它们反对所有的法律障碍,但当新的竞争者敲响大门的时候,它们又想获得多重保障了!这种态度让人难以忍受。
另外,多起相关案件表明,对银行核心行业从业人员的诚信也需要打上一个问号。伦敦同业拆借利率规定了跨银行借贷利率的参考标准,就是银行间互相借贷的利率。这个利率为世界上数以千计借款给个人的金融产品提供统一指导。这个关键性的比率是大型银行机构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人为设定的,它们通过这种方法来保持不合理的利润。
为此,布鲁塞尔委员会向银行业处以了17亿欧元的罚款。同样的事也在伦敦和美国发生过。负责竞争政策的专员已经在2013年12月对这种情况做出了声明:“这令人触目惊心,在伦敦同业拆借利率和欧洲银行欧元同业拆借利率的丑闻中,银行不仅是操纵了指导指数,而且本该互相竞争的各大银行之间还出现了勾结的现象。透明度和健康竞争是保证金融市场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元素,金融市场应该服务于实体经济,而不是服务于个体的利益。”毋庸置疑,我们不能允许这样的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