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4-12 08:164月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西部农民向城镇转移意愿分布”调查显示,“很想”占11.83%,比较想占21.73%,“一般”占17.45%,“不太想”占24.82%,“完全不想”占24.13%,约一半农民工不想进城,另外达到66.1%的农民工认为到一定年龄就回乡(据4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家引导农民进城,提高城镇化率的积极意义毋庸赘言。但是半数被访农民不愿意进城,一方面说明农民现实生活状况已经改善,农村生活保障服务正在起步;另一方面,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对失去土地以后的命运充满担忧。
其实,城镇化并不是农民进城这么简单的问题。农民不愿意进城,就是进城打工的农民也选择到了一定年龄返乡,自有他们的道理。农民在农村有宅基地与承包的土地,农忙时在家劳动,农闲时在外打工,他们有自己的活法。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他们生活的区域被纳入城市的版图。有的地方让他们放弃宅基地与承包的土地进城。但是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担心失去土地以后在城市无法谋生。某些地方盲目推进城镇化,赶农民上楼、进城,造成了征地矛盾。再加上城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跟不上,进城农民难享市民待遇,生活状况堪忧。
城镇化到底该如何推进?农民到底该如何进城?在我看来,城镇化关键是人的城镇化,不是土地与户口的城镇化。城镇化要循序渐进,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农民进城落户不得强制退“三权”,即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这里面传递出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值得称道。对于愿意进城、有一技之长、有能力在城市安居乐业生活的农民,城市要敞开胸怀接纳他们,提供市民待遇,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原有宅基地与土地。如果农民暂时不符合进城条件,或者只愿意在城市务工,城市也要善待他们,给他们提供温馨的临时家园。
对于条件不具备的地区,要把握城镇化的节奏,不能盲目贪大求快。对于不愿放弃土地与宅基地、不愿进城的农民,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引导他们科学致富,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如果城镇化盲目推进,缺乏财力支撑,罔顾农民的意愿与感受,会透支有限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产生尖锐的征地矛盾,出现生态环境恶化、农民利益受损等情况。这显然不是城镇化的应有之义。
总之,城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地方政府不能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以人为本,对进城农民与原居民平等赋权,帮助进城农民真正融入城镇。(作者:叶祝颐 新闻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