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治愈系的香格里拉

 2015-07-20 08:46  来源:云南网

5月的天,在云南的大多数地方,天气已经热了。但第一天到达香格里拉,还感到一丝寒意。毕竟到香格里拉已是十年前了,我竟穿着一身裙子来了,把哈达当作围巾捂暖脖子,看着酥油茶从茶壶中缓缓倾出,我也终于感到一丝暖意。有人说,旅行的意义是去看看外面世界的美好,然后再回到人生里的难题。我一直以为,外面的美好给人的是勇气吧,从香格里拉回来,我才明白,有这样的地方,它能让人生的难题降低难度,它带着自然赋予的神奇,治愈你过往的伤痛。

普达措公园里的牦牛

到普达措聆听四季的密语普达措公园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地处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这里浓缩了整个香格里拉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精华。地质地貌、湖泊湿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动植物和观赏植物让人应接不暇。整个国家公园按照“8”字形来布局,北面的属都湖和南面的碧塔海,共同环绕出一个大的8字形外围,两湖之间是洛茸民俗生态文化旅游村和弥里塘亚高山牧场,这“两湖一村一坝”构成了普达措的四个亮点。它位于香格里拉县东部境内,距县城25公里,是香格里拉的核心地带,承载了丰富灿烂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史迹,国家公园内的碧塔海、属都湖、姊妹树均被誉为神湖、神树。“普达措”为梵文音译,意为“舟湖”,是“碧塔海”的藏语原名。最早关于普达措的文字记载是1600多年前的一本书《曲英多杰传记》,在其中这样记载:法王在姜人辖下的山川游历观赏,在建塘边发现这里有一个具甘甜、清凉、柔和、轻质、纯净、不伤咽喉、有益肠胃的、具有八种功能的湖泊,湖中有一座曼陀罗似的小岛,周围环绕着湖水,湖四周是无限艳丽的草甸,而草甸又被云雾缭绕的原始森林环抱着。书中描述的正是普达措国家公园的碧塔海景区。在普达措国家公园可以亲临雪山峡谷、湖泊湿地、森林草甸、大河溪流,探寻珍稀动植物的踪迹,走进藏家或栖息在牧场上,感受古老的宗教文化、农牧文化和藏民俗风情。

普达措公园里盛开的灰背杜鹃

普达措公园所处纬度低,并曾经历“沧海变高山”的地质变迁,在第四纪冰期时还成为许多动植物的避难所,普达措因此拥有着丰富的动植物,其中观赏植物有杜鹃、报春、龙胆、马先蒿、绿绒蒿等世界知名的高山花卉鸢尾、天南星、百合、兰花等观赏园艺植物。云南八大名花中,这里就有杜鹃、绿绒蒿、报春花、宝兴百合等。每到春夏季节,湖畔各色花潮一浪高过一浪,花海装点着密林,普达措也变的绚烂多彩。

普达措公园里的小松鼠

普达措公园里最常见的小松鼠是隐纹花鼠,因其背有数条敏感想兼得平行纵纹而得名。他们多在白天活动,常在地面上奔跑,亦擅爬树,行动敏捷。以各种坚果、种子、浆果、花、嫩叶为食,也吃少量昆虫。有贮藏食物和冬眠的习性。

普达措公园里的牦牛

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酥油”高原之舟“的美称。中国牦牛占世界总数的85%,其中多数生长在青藏高原。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以在高原作为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牦牛一年四季生活的地方不一样,冬季聚集到湖滨草原,夏秋到高原的雪线附近交配繁殖。野牦牛生性凶猛,人们一般不敢轻易接触它,触怒了它会以110倍的牛劲疯狂冲上来,有时还会把汽车撞翻。在香格里拉这样的高原、高山地区,不同还把均分布有牧场,牧民们由此形成了与山地气候相适宜的垂直放牧制度,气温高的季节把牛羊赶上海拔最高的牧场,随着气温的降低,牧民们就向海拔低的牧场进行迁移,最终抵达碧塔海、属都湖周边的低海拔冬季牧场。因此,在高原地区,同样是放牧,却呈现出了与平原不一样的空间形态。

大峡谷景观

位于四川、云南、西藏三地交汇点上的巴拉格宗,以雄险的香格里拉大峡谷景观、美丽的巴拉格宗雪山风光和巴拉村的藏族风情打动人心。香格里拉大峡谷是典型的“U”型峡谷,落差200—1000米的悬崖峭壁险不可攀,两侧山体似天门中开,站在谷底仰望,陡壁仿佛要以千钧之力扑面而来。沿峡谷栈道而行,犹入一条连绵不绝的峡谷画廊。

香格里拉大峡谷漂流

在香格里拉大峡谷漂流,两船相互比快,船员力争快游,我们则享受这大自然里的高山峡谷、碧波清流、蓝天白云,微风拂面,好不惬意。

巴拉格宗的千年菩提

巴格拉宗有一棵千年树龄的菩提树。村里的老人说,这棵千年菩提曾在短短一夜之间,树干上神奇地长出一支“佛的左手”。

巴拉村一角

巴拉村是一个典型的藏族村落,“巴拉”在藏语中的意思为“自巴塘而来的藏族村”。藏经中记载着千万年前人们从遥远的巴塘不辞辛劳为追求幸福而来。这里藏式木楼依山势层叠而建,村头的玛尼堆旁绕着五彩的经幡。每到夏季,附近大片的农田和草地绿意盎然充满生机,到了秋季,又变成一片黄绿相间的丰美。最初巴拉人迁徙到这里的时候以三个寨子为一部族,分别是西部达永寨,西北部泽噶搪寨,和东南部主寨巴拉,这是沿用古代巴塘土司分布居住点,土司居住的地方是主寨巴拉村,来统领其他两个寨子。维护部族制度是以佛法和古老的格萨尔王遗训为至上,所以这里的人们无需养狗守门,人与人之间用自律和良知来彼此相待,一起守候这美丽的家园。经过历史的不断变迁,民族的不断迁徙,三个寨子仅剩下主寨巴拉村。

藏民家中一角

巴拉村的民居一直保留着巴塘地区原始的房屋建筑风格,屋体是典型的河谷碉楼和高原坡顶式的完美结合体,它也是根据立体环境的走向所铸建,由于巴拉村坐落在巨大的缓坡上,立体环境层次不同,从低到高可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村民主要以放牧、狩猎、种玉米、青稞和蔓菁为生。村头那承载着村民的心愿与祝福的五彩经幡绕着玛尼堆迎风飘扬,神圣的格宗雪山见证者巴拉村1300多年的历史。

巴格拉宗景色

“天然佛塔”位于巴拉格宗神山东北方,天然而成的金字塔形山峰身披白雪巍峨耸立在天空下,形似藏族宗教中用来装藏舍利和经卷等物的“佛塔”,因而被人们称作“天然佛塔”。在佛塔的前方,两座大山形似端坐诵经的喇嘛和展开的天书。此天然佛塔、经书和老喇嘛三座高山被人们形象地誉为“佛、法、僧”三宝。

巴格拉宗景色

巴格拉宗今日能走近人们,离不开巴拉村的村民斯那定珠。过去,因为没有公路,从巴拉格宗到县城香格里拉要4个昼夜。1999年,斯那定珠决定回乡修路,却发现自己能够得到的支持只有内心的坚持。

“设计、施工队干不了,我自己干!”斯那定珠自己勘测地形,两年徒步4万公里,渴了喝河水,累了倚树而睡,终于完成了线路设计。2004年9月,35公里的盘山公路终于得以开工建设。斯那定珠决定修筑一条从尼西乡通往巴拉村的公路,需要筹措资金,这段筹措资金的岁月,使斯那定珠家庭经济状况急转直下。据他的朋友刘桂芬讲述,“有一天,斯那定珠找我借500块钱。我问做什么,他极难为情地说,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刘桂芬当时觉得挺心酸,请斯那定珠吃了一碗米线,借给他1000块钱应急。

2008年初,这条天路终于完工,从巴拉村到县城由以前的4天缩短到一个半小时。景区开发初期游客较少,斯那定珠始终面临着严峻的还贷压力。一家企业看中了岗曲河的水电,以可观的股份诱惑债台高筑的斯那定珠。为了能斩断这些开发者的念头,斯那定珠努力将巴拉格宗大峡谷申请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将景区纳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范围。

如今,斯那定珠将路从214国道直接修到了巴拉村。身为巴拉格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斯那定珠要将拥有峡谷、雪山、湖泊、佛塔、藏式民居的家乡打造成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成为更多人心中和谐美丽的人间净土“香格里拉”。云南网 字月璐 图 部分文字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