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网-春城晚报
2025-04-24 09:52原标题:为何久坐伤身 如何降低伤害?
近期,“屁股并不是用来坐的,而是用来奔跑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对此,昆明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杨瑞宇提醒,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对健康存在诸多危害,建议每坐1小时应起身活动5至10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相关疾病。这一健康提醒值得大众重视。
久坐的危害阈值与机制
杨瑞宇表示,临床上虽尚未对久坐时长形成统一标准,但参考《柳叶刀》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相关研究,通常将长时间(超过1小时)保持坐姿且缺乏身体活动定义为久坐。研究表明,每日久坐超过6小时,会显著增加罹患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提升死亡几率。若连续静坐超过1小时,下肢血流速度会下降50%,代谢率也会明显降低。“对于不少上班族来说,这需要引起重视。”杨瑞宇强调。
从中医理论来看,《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早有记载:“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杨瑞宇解释,“久坐伤肉”中的“肉”指人体肌肉,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主肌肉,久坐会伤及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减弱,进而引发精神倦怠、少气懒言、胸闷气短、头昏耳鸣、腹胀纳呆等症状,女性还可能出现痛经等问题。
现代医学同样证实,久坐对人体多个系统存在不良影响:
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减慢,深静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严重时可出现下肢水肿、胸闷等症状,甚至可能突发肺栓塞,导致胸痛、呼吸困难;
骨骼肌肉系统:肌肉长期紧张会影响骨骼关节位置,腰椎间盘压力在坐姿时可达站姿的1.4倍,颈椎病、肩周炎患病风险显著升高;
消化系统:胃肠蠕动减弱,易引发便秘、胃食管反流,表现为腹胀、排便困难、反酸烧心;
神经系统:长期静坐与认知功能下降、焦虑抑郁相关,可能与脑血流减少及BDNF因子抑制有关,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杨瑞宇还提到,不同人群受久坐影响的表现也各有特点。青少年易出现脊柱侧弯、肥胖、骨密度发育不足及近视加重;老年人则面临骨质疏松加重、关节退化、跌倒风险上升及深静脉血栓风险增加等问题。
中西医结合对抗久坐危害
如何对抗久坐的危害,杨瑞宇结合中西医理论,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优化工作环境
设备调整:使用升降桌,每30分钟交替站立与坐姿;选择具备腰椎支撑且可调节高度的座椅,确保双脚平稳平放地面;
微运动策略:每小时进行3分钟“椅子运动”,如抬腿、侧腰拉伸;接电话或开会时尝试原地踏步。
改善生活习惯
时间管理:建议在11时至13时闭目养神15分钟,减少午时久坐耗气;
座椅选择:硬木椅优于软沙发,可刺激臀部环跳穴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
中医特色疗法
艾灸:选取足三里(健脾)、关元(补气)、肾俞(强腰)等穴位,每穴艾灸10分钟,每周3次;
拔罐:在膀胱经进行走罐,改善腰背僵硬,但体质虚弱者需谨慎采用此疗法;
中药熏洗:用艾叶、红花煮水泡脚,起到温经活血的功效。
调理饮食
抗炎饮食:增加深海鱼、亚麻籽等富含Omega-3的食物及全谷物、蔬菜等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精制糖;
控盐控脂:预防久坐引发的高血压、血脂异常;
药膳调理:气滞血瘀者可饮用玫瑰花山楂茶(玫瑰花5克、山楂10克)以活血行气;脾虚湿盛者可用四神汤(茯苓、山药、莲子、芡实各15克)煮粥食用,可健脾祛湿;肝肾不足者可尝试黑豆核桃粥(黑豆30克、核桃仁10克、枸杞10克)补益肝肾。
运动干预
有氧运动:每日坚持快走30分钟,或每周进行150分钟游泳、骑自行车等中强度运动,可有效抵消久坐带来的代谢损害;
抗阻训练:每周进行2次深蹲、平板支撑等锻炼,增强核心肌群,降低腰椎压力;
传统功法:练习八段锦时,重点关注“双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须单举”两式,有助于升发阳气、健脾化湿;太极拳中以腰为轴的“云手”等动作,可疏通带脉,缓解久坐腰痛;
经络拍打:每日拍打大腿外侧胆经、后背至下肢后侧膀胱经,促进全身气血流通。
杨瑞宇强调,预防久坐危害需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只有将上述方法融入日常,才能有效保护身体健康。(记者 陶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