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4-24 09:23近日,大关县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新民村黄家垭口的刺老苞种植基地迎来采摘季,工人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着刺老苞枝头上的嫩芽,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2016年,黄启康经过多次考察发现,刺老苞这种野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市场需求大,于是决定尝试种植刺老苞。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缺乏经验,一开始,黄启康在品种选择和病虫害防控方面都没有做好,前期投入付诸东流。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帮助指导下,黄启康不断攻克难关,种植规模逐渐扩大。目前,黄启康家的刺老苞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0多亩,其中有100多亩进入丰产期。
4月15日,黄启康家的刺老苞开始采摘,平均每天采摘近1000斤。这些鲜嫩的刺老苞深受市场欢迎,被来自四川的商人以每斤15元的价格收购。黄启康介绍道:“今年的产量预计比去年增加2000斤,总产量接近1.6万斤,收入可达20万元。”
黄启康种植刺老苞,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在采摘季,他每天聘请5至10名工人采摘刺老苞,每人每天工资为130元左右,整个采摘季支付工人工资近5万元。
黄启康依托高山地区特有优势成功发展刺老苞产业,只是当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关县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措施,引导农民发展刺老苞、冷凉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通讯员:李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