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盐津:科技赋能蚕桑产业稳步发展

 2025-04-15 13:44  来源:昭通新闻网

清晨,盐津县兴隆乡保宁村的桑园笼罩在薄雾中,桑叶上的露珠还未散去,蚕农杨代华已挎着竹篮开始采摘桑叶。“顶芽要留两片叶,这样的桑叶蚕最爱吃!”他一边熟练地翻动枝条,一边念叨着刚学到的技术要点。

不远处的村民活动中心里,50多名蚕农正认真聆听专家讲解科学养蚕技术,记录“小蚕共育温湿度调控”的关键参数。这场“科学养蚕促增收”专题培训,为当地蚕桑产业带来了新的技术支撑。

培训中,专家重点讲解了蚕桑养殖的关键环节。在消毒管理方面,强调“预防为主”,详细示范了石灰浆消毒、熏蒸剂使用的标准化流程,并提醒农户春蚕饲养前必须全面消毒,避免病害传播。这些实用技巧的讲解让蚕农们更加重视养殖环境的清洁,为春蚕健康生长打好基础。

幼蚕饲养是另一个培训重点。专家系统讲解了温湿度控制、桑叶挑选、常见病害识别等知识“。幼蚕对温度敏感,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8摄氏度左右,桑叶要选嫩绿无污染的顶叶。”这些细致的指导,解决了蚕农长期以来的技术困惑,让他们在养殖过程中更有信心。

保宁村是盐津县发展蚕桑产业的典型村,几乎家家种桑养蚕。目前,全村桑园面积已达6500亩,年产值3000多万元,养蚕农户每人每年增收约3000元。这些数字背后,是蚕农们的辛勤劳作,也是科技培训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

近10年来,盐津县的蚕桑产业从零散发展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除了保宁村,兴隆乡的大田、凤凰等村也逐步扩大桑园面积。如今,全县蚕桑种植规模达1.36万亩,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技术培训的力度不断加大、覆盖面不断扩大,不仅提高了农户种桑养蚕的技术水平,也提升了蚕茧的质量和产量,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下一步,盐津县计划继续扩大蚕桑产业规模,同时延伸产业链。一方面加强技术培训,培养更多懂技术的蚕农;另一方面推动桑叶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让蚕桑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

一片桑叶,带动一方百姓增收。在科技的支持下,盐津县的蚕桑产业正稳步发展,绿水青山正逐步变成百姓的“致富田”。


通讯员:黄成元 李昌忠 王濒悦  文/图

一审:谭泽涛  一校:黄成元  二审:倪 娜
二校:马 鹏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谭泽涛  一校:黄成元  二审:倪 娜
二校:马 鹏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乡村振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