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镇雄:“唤醒”沉睡资源 让闲置资产“活”起来

 2025-04-12 10:47  来源:昭通新闻网

“现在不用出远门了,服装厂就在村里,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务工挣钱。”镇雄县大湾镇的张显军乐呵呵地跟乡亲们说道。打理完家务、照料好老人和孩子后,他来到村里的服装厂开启新一天的工作。张显军在服装厂里主要从事封胶喷涂工作,由于他手脚灵活、技术娴熟,月工资能拿到3000元左右。

张显军只是镇雄县开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试点工作的众多受益群众之一。近年来,该县坚持党建引领,盘活闲置资产,积极探索回引能人返乡办厂促进就业的模式,让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真正助力群众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裁剪、锁边、缝制……大湾镇锐豪服装车间内灯火通明,一排排缝纫机整齐排列,一台台绣花机“哒哒”作响,工人们正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今年3月,大湾镇将闲置的石田小学校舍改建为2500平方米的库房和生产车间,招引能人返乡办厂,提供岗位150余个,目前吸纳就业80余人,人均月收入近3000元。群众出家门就能进厂门,进厂门就能赚到钱。大湾镇全面排查闲置校舍、废弃厂房等不动产,通过改造将其变为优质库房、优质车间,招引商户入驻,助力群众就近就业。

林口彝族苗族乡将已关停煤矿的3000平方米闲置厂房改造为生产车间,吸引能人返乡投资90万元创办云南星多服饰有限公司。为了让商户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能致富,林口乡项目化跟踪商户生产运营情况,清单化明确技能培训服务、厂房租赁优惠政策,责任化落实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店小二”般的优质服务。云南星多服饰有限公司采取“车间+家庭作坊”的模式运营,群众既可在公司生产车间集中上班,也可将设备和所需材料带回家中进行生产。目前,在车间集中上班的有75人,在家中自行生产的有30人,最低月工资1500元,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镇雄县泼机镇山区占比高、人均耕地少、产业较匮乏,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民房不同程度空闲。该镇积极尝试,招引在浙江务工的镇雄籍能人回乡投资300万元成立镇雄晶怡水晶有限公司,盘活张基屯村空闲民房4000余平方米,购置熔炉25台、打磨设备50台,建成智能化彩色水晶生产线1条。由于技术门槛低、操作简单易上手,附近村民把晶珠、线绳等半成品带回家中,利用空闲时间完成穿线作业,公司上门回收并现场支付劳务费,留守老人、陪读妈妈、轻度残疾人等群体居家即可务工,农村空闲民房变身家庭工坊。目前,集中在镇雄晶怡水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从事打磨、熔炼等工作的村民有30余人,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63户12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为群众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让闲置民房变身“增收引擎”。


通讯员:毛君胜  文/图

一审:谭泽涛  一校:毛君胜  二审:倪 娜
二校:马 鹏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谭泽涛  一校:毛君胜  二审:倪 娜
二校:马 鹏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