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碧水润山乡——永善蒿枝坝灌区改造侧记

 2025-04-12 08:31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春日暖阳下,永善县务基镇八角村青年二组的陈家堰塘波光粼粼,宛如一块碧玉镶嵌在村落间。白墙青瓦的农舍倒映在水面上,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清新怡人的乡村画卷。

谁能想到,这座如今蓄水量达1万余立方米的堰塘,一年前还是个供水不足的老旧水利设施。随着永善县蒿枝坝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的相继完工,陈家堰塘焕然一新,设施设备完善,蓄水量扩容了近三倍。只需转动阀门,汩汩清流便沿着沟渠奔向田间地头,为农作物带去滋润与生机,解决了周边农田的灌溉难题。

“陈家堰塘以前库容和水量都很小,有时候还会停水,用水也不方便,需要拿水泵来抽水。现在经过改造后,堰塘变大了,水量也大,老百姓灌溉庄稼很方便,闸门一开水就到田间地头了。修得也很漂亮,吃了饭我们就到堰塘边来走走,大家都很满意。”青年第二村民小组组长王明贵欣喜地说道。

20公里外的黄华镇朝阳社区,华阳专业种植合作社的果园里呈现出另一番景象。500余亩枇杷和柑橘树长势喜人,这一切得益于永善县蒿枝坝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的实施,田间管网将水肥一体化高压微喷系统铺设至每一棵果树下。开启开关,细密水雾从每棵果树根部腾起,均匀地洒向枝叶,不仅节约了水资源,灌溉效率更是大幅提升。

“自从安装了高压微喷一体化系统,只用打开开关,就能自动灌溉、施肥,更高效节能,效益提高10倍,成本降低三分之二,一个人一天能够浇灌50余亩地。我们管理起来也更科学、更方便,相信枇杷园会越来越好,我们对发展水果产业充满了信心。”华阳专业种植合作社枇杷园管理人员刘定兵说道。

这一幅幅现代农业图景的背后,是永善县蒿枝坝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参建各方300多个日夜攻坚奋战的结果。自开工建设以来,参建各方克服了地形复杂(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材料运输难等诸多挑战,如今,项目已实现通水,覆盖务基、黄华2个乡镇,总灌溉面积5.15万亩。长达168.326千米的输水管道如同“山间血脉”贯通山野,4座堰塘、348座水池星罗棋布,140套电子流量计精准计量……智能水利让水资源调配更加精准、高效,极大地改善了灌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涵盖沟渠修复、干支管安装、新建水池以及新改建塘坝等方面,惠及务基镇、黄华镇的14个村(社区)14000余户6万余人,有效保障了黄华、务基的枇杷、花椒、脐橙、白桔等作物灌溉用水,实现了节能增效、产业增收,群众满意度较高。”蒿枝坝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局现场管理人员甘仕文介绍道。

永善县蒿枝坝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节能、节地、节水、环保的设计理念,让绿水青山与现代农业完美融合,智能化管理为传统农业注入了科技活力。如今,纵横交错的输水管网、星罗棋布的水利设施、潺潺流淌的清流,不仅滋润着良田,更浇灌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通讯员:杨亚莉  田雨  文/图

一审:谭泽涛  一校:杨亚莉  二审:倪 娜
二校:崔 鹏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谭泽涛  一校:杨亚莉  二审:倪 娜
二校:崔 鹏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永善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