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5-04-12 11:26放假前夕,母亲问我:“竹宝,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很久了。虽说我只有10岁,可梦想却几经变化,以至于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母亲带我看了一部纪录片——《年少时的梦》。
看着皑皑白雪覆盖的大山包,我想起了跟着母亲去永善县茂林镇支教的日子。那时,茂林镇的冬天和大山包一样,漫山遍野都是雪,整个世界一片冷清。清晨,母亲背着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学校走去,身后留下一串串脚印。茂林镇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衣衫单薄,满手长满冻疮。母亲让我坐在教室门口的一个小凳子上,然后给学生们红彤彤的小手涂抹冻疮膏。多年来,那个场景一直刻在我的心上。那时候,我梦想成为像母亲那样的人。
母亲喜欢读诗,也喜欢写诗。茂林镇的冬季,不是下雨就是下雪。所有的老师都被困在宿舍里,这段时光对旁人而言或许百无聊赖,母亲却乐在其中。她买了很多诗集,整整齐齐地摞在书桌上。闲暇时,母亲便随手抽出一本,用清泉般的声音念给我听“。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的《一代人》陪着我们熬过了一个个冬夜。从《诗经》《唐诗三百首》到《如果有来生》《从前慢》,母亲温柔清灵的声音成了我的催眠曲。在母亲的影响下,我开始尝试写诗。当我的小诗《呱呱呱》荣获一等奖时,成为诗人的梦想便在我心里扎了根。
在纪录片《年少时的梦》里,杨光喜和王青松都想成为科学家,然而,他们的梦想未能照进现实。语文老师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可以极度清贫,但是绝不能没有梦想。”2008年,那群少年即便生活清苦、处境艰难,却依然微笑着说出自己的梦想——“当科学家”“当老板”“当教授”。在美丽的大山包,许多和我年龄相仿的少年,都有着如同黑颈鹤般美丽而珍贵的梦想。看完《年少时的梦》,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有梦想固然是好事,但是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更为重要!”的确,那6个少年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只有刘冬梅姐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问母亲:“为什么那么多人难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呢?”母亲说:“因为梦想并不是空想,要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母亲的话拨开了我眼前层层叠叠的迷雾。曾经,我渴望成为诗人,可除了在老师和母亲的指导下写过几首“诗”外,我已经很久没有阅读诗集了;我想成为画家,母亲几年前特意请了当地有名的画家教我绘画,可我学了三五年,却因喜欢上乒乓球而半途而废;我还想成为运动员,篮球、乒乓球、跆拳道都尝试过,可始终没能坚持下去……此刻,我仿佛已经从《年少时的梦》里预见到了自己未来的模样!
母亲没有再跟我说话,而是专注地翻看着手中的《世界通史》。刹那间,我豁然开朗,大声说道:“母亲,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没错,想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梦想已在我心底埋藏了许久。直至今日,我才终于鼓足勇气,将它大声说出口。它恰似一粒被深埋在沙砾中的金子,历经岁月尘封、风吹浪打,此刻终于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我深知,有了梦想,就得坚持不懈地去追逐。当下,我应当勤奋学习,为实现梦想筑牢根基!
纪录片结束了,可我却觉得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永善县示范小学五年级(4)班 张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