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滔滔白水江 浓浓帮扶情 ——云南省能源局帮扶镇雄县坪上镇接续乡村振兴工作侧记

 2025-04-04 10:15  来源:昭通新闻网

发源于贵州省赫章县毛姑村的白水江,宛如一条玉龙蜿蜒盘旋在乌蒙山脉的峡谷之间。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横跨滇黔两省,一路浩浩荡荡地奔向乌蒙山脉腹地的镇雄县坪上镇红岩村,以不可阻挡之势环绕坪上镇中心,流经沿江的村庄,最终向北汇入美丽的金沙江。

走进坪上镇白水江沿岸的村寨,随处可见云南省能源局挂钩帮扶留下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一条条新硬化的村组道路直通村民家门口,让村民们出行更加方便;600盏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兵守在村寨的显著位置,点亮了大山深处的万家灯火,为村民们带来光明和希望;坪上镇中心小学正在修建的学生宿舍楼,将使山区的孩子们再也不用为起早贪黑、往返奔波几十公里上学而苦恼。

自2021年5月挂钩帮扶镇雄县坪上镇坪上村、大地村和屯上村以来,云南省能源局高度重视挂钩帮扶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打好选派精兵强将、投入真金白银“两张牌”,用心用情用力投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工作。先后选派18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投入工作经费220余万元,协调项目资金2172万元,用于32.68公里村组道路硬化、学生宿舍楼建设、太阳能路灯安装等工程,切切实实为当地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添实惠、谋福利,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打通群众幸福生活之路的“最后一米”

云南省能源局接到帮扶任务后,多次组织省发改委、昆明理工大学及能源企业的专业人员深入坪上镇,开展气候、交通、产业、农业、文化等方面的专题调研,掌握详情、规划立项,制定了“一对一”实地帮扶方案。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发现,当地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出行难。

坪上镇位于镇雄县城西南面,距县城33公里,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可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来概括这里的气候和自然条件。

2021年1月,昭泸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并在坪上镇开设了出入口,使这个偏远小镇拉近了与周边城市的距离。坪上镇属于典型的高原山地地形,境内最高峰位于红岩村香椿湾梁子,海拔2080米,最低点位于大地村一步桥,海拔1140米,从山脚至山顶海拔落差达1000米以上。这里山峦叠嶂,山高坡陡,近5万村民沿白水江两岸依山而居,居住密度较大。尽管全镇整体脱贫出列,但由于贫困面广、基础薄弱,部分村组道路仍未硬化,且当地群众无力承担修路的大笔资金,出行难成了阻碍村民通往幸福生活的“拦路虎”。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一边面对的是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一边面对的是修路需要大笔资金。省能源局积极争取省发改委的立项支持,主动协调各方支援建设。

2022年,经省能源局多方协调,成功为坪上镇人民政府争取到915万元捐赠资金,用于对坪上镇坪上村的部分村组道路进行修建、硬化。

虽然坪上镇坪上村村民的交通出行难题得到了缓解,但坪上镇其他村组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省能源局再次深入到各帮扶村进行摸排,发现还有16公里的村组道路急需修建、硬化。2023年8月,省能源局深入调研后,争取到资金400万元,用于实施道路硬化等民生工程,历时5个月,新建及改造村道16.08公里,道路覆盖坪上镇各个村,把村组道路延伸到村民的家门口,真正实现了村民出行的无缝连接,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村民们打心眼里高兴,感慨幸福生活来得如此之快。省能源局主要领导在坪上村曾家坪村民小组调研新修道路时,询问村民感受,一位村民拉着他们的手久久不肯放下,发自肺腑地说:“感谢党委、政府给我们修好了路,我们感到很幸福!”

建设高效绿色可持续赋能的“充电站”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推广,在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乡村新能源汽车数量增多,在人口密集区或景区急需安装充电桩。然而,由于传统电力供应存在稳定性不足、电力设施老化、线路损耗大等问题,无法满足大功率充电需求,坪上镇政府请求省能源局支援建设。

省能源局充分发挥优势,协调相关公司投入30万元,在坪上镇坪上村建设了一台智能充电能源路由器、2台30kW小功率直流充电桩、4台7kW交流充电桩,共设置6个充电车位,需求容量65kVA;在镇雄县芒部镇大坪苗寨建设充电示范站,安装了1台智能充电能源路由器、2台30kW小功率直流充电桩、8台7kW交流充电桩,共设置10个充电车位,需求容量65kVA。这两个村充电站的建设,既满足了当地村民驾驶新能源车辆便捷充电的需求,也满足了外地游客驾驶新能源车辆的充电需求。

在脱贫地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能源供给的局限,为农村产业升级提供了基础保障。一方面,充电设施的完善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乡村旅游,带动了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产业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解决了“有车无桩”的痛点,让村民得以享受绿色出行的便利,还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增加了村民收入。通过与乡村旅游、物流等产业的结合,形成了“充电+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为乡村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典范。

照亮山区漆黑夜晚的“盏盏明灯”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脱贫成效的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步伐加快推进,村民们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需求越来越多样,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兴趣越来越浓。特别是夜晚,村民们会聚集在一起跳广场舞。省能源局连续两年对帮扶村的村组道路进行修建、硬化,村组公路基本通到了每家每户,村民们相互串门子、拉家常变得更为便捷。白天交通状况良好,但一到了晚上,道路漆黑一片,村民行走极不方便。省能源局在进一步调研村民需求时发现,村民们对安装太阳能路灯的需求日益迫切,呼声越来越高。

为了照亮偏远山区的夜晚,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美化人居环境,做好“亮化工程”,省能源局再次协调资金200万元,专项用于太阳能路灯安装建设。根据村民需求,充分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定制并安装了600盏太阳能路灯。这些路灯覆盖了村民居住区和学校周边,每晚照明6小时,惠及全镇4万多名群众,年节省电费超过8万余元。这一举措真正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让偏远山区的夜晚不再漆黑。

回顾过去,成效显著;展望未来,喜讯频传。省能源局协调资金30万元用于坪上镇中心小学学生心理咨询室的装修,项目已经开工;协调资金627万元用于修建坪上镇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全力推进,确保在2025年9月1日开学前投入使用。

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富美坪上。下一步,在帮扶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能源局将扎实做好帮扶工作,真正为帮扶地人民谋福利、干好事、干实事、干成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通讯员:李中文

一审:刘静涛  一校:李中文  二审:单 娟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刘静涛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刘静涛  一校:李中文  二审:单 娟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乡村振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