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阅读昭通▪专题丨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的盐津实践

 2025-04-03 11:28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产、城、人”三篇文章的提出,为昭通在新阶段持续发展明确了方向、指明了路径。近年来,盐津通过科学谋划、扎实推进,书写了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的生动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推动“在云南样样好、在昭通越来越好”的幸福走深走实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以产富城、以产富民,全力做强“产”的文章

近年来,盐津共谋划项目171个,计划总投资116.46亿元。将一产作为富民富城的基础保障抓紧抓实,共谋划项目112个,总投资28.5849亿元,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累计完成投资19.5009万元。截至目前,扎实推进鸡、牛、竹三大富民产业,乌骨鸡存栏275.76万羽、出栏529.96万羽;肉牛存栏8.809万头、出栏2.844万头;竹林面积102万亩,竹笋年产量6.5万吨;农林牧渔总产值达40.3618亿元。

盐津县将二产作为富民富城的关键支撑做大做强,共谋划项目32个,总投资73.4亿元,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累计完成投资19.6265万元。工业总量稳步提升,桃子煤矿、云丰联营煤矿稳定生产,实现产值16154.05万元;能源外工业项目9个,完成能源外投资107471万元,占全市能源外工业投资的10.6%,总量排名全市第4;17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6878万元,同比增长2.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排名全市第6。

盐津县将三产作为富民富城的优势辅助配优配强,共谋划项目27个,计划总投资14.4656亿元,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累计完成投资6.7396万元。已完成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3个,兴隆田坝子片区项目、乌蒙山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豆沙美食节、万和乡村文化旅游节、老县城梦幻光影秀等吸引游客来盐旅游193.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95亿元,市场主体净增3239户,带动批零住餐蓬勃发展。

坚持以城聚人、以城聚业,全力做美“城”的文章

近年来,盐津已谋划更新“城”的文章重点项目76个,总投资247.49亿元,目前已完工项目2个,完成投资4.69亿元;在建项目36个,计划总投资64.05亿元,已完成投资27.07亿元;拟开工项目38个,计划总投资178.75亿元。强化规划留业留人,坚持“老县城做减法、黄桷槽做优化、水田新区做加法”,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省级入库,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序推进黄桷槽完整社区试点建设,实施老旧小区改造5个,建成“口袋公园”10个。完善配套留业留人,屋顶光伏项目落地实施,冷链物流园区建成投产,县人民医院完成搬迁,水田中学(县一中)完成搬迁,实施完成地质灾害避险进城购房1061户,完成户厕改造3000座、自然村公厕建设34座,盐碘温泉酒店升级、体育公园建设、燃气管网改造、健康步道等项目有序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提升。

坚持以人兴城、以人兴产,全力做优“人”的文章

盐津共谋划更新“人”的文章重点项目37个,总投资11.98亿元。做实劳动力就业工作,助力兴城兴业。一年半以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1元,同比增长7.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19元,同比增长3.9%。全县脱贫劳动力和易迁劳动力就业率达90.63%和92.98%,返乡劳动力再就业率达89.12%,开展“盐津大厨”技能培训960人次,建设“盐津美食馆”24家,成功举办首届“盐津大厨”烹饪大赛,培训“直播带货”创业1261人次。

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在兴城兴业中惠民生。义务教育巩固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2024年高考一本上线367人,同比增长1.61%,义务教育失学辍学保持动态清零;依托组团式医疗帮扶专家力量提升县域医技水平,投资1.5亿元更新先进医疗设备,肝癌治疗、TIPS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等医疗技术率先在市内实现突破;建立专业人才库7个,拥有紧缺型人才69人,培养后备干部360余人,17名科技特派团专家与51名农技人员实现结对指导,新增省级科技型企业3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户。

做细社会治理工作,在兴城兴业中促稳定。扎实开展命案防控、信访维稳、纠纷调处和校园安全工作,召开全县命案防控工作会议6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437批585人次,同比下降38.1%和61.59%;排查各类隐患7544个,化解6872个,化解稳控率达91.1%;全面推行“1530”学校安全教育模式,做到学生安全教育全覆盖,命案和重大校园安全事故“零发生”。

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县委全会精神

今年1月上旬,市委、县委分别召开了五届九次全会和十四届七次全会,对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进行了部署。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准确把握昭通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绿色能源基地、滇川重要通道、重要生态屏障、区域教育重镇的鲜明特征,围绕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深入推进农业强市、能源强市、交通强市、生态强市、教育强市“五大强市”建设,把实施“五大强市”作为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的丰富内涵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昭通篇章的重要支撑,努力闯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昭通实际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盐津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准确把握盐津作为出滇入川交通要道、传统农业大县、矿产资源大县的鲜明特征,围绕市委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五大强市”建设,深入实施“125”发展规划,即“以‘一站’(高铁站)建设为重点助推‘4小时经济圈’建设、以‘路网’和‘水网’建设为重点助推基础设施提升、以‘3+N’富民产业发展为重点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3+N’富县产业发展为重点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以水田新区建设为重点助推美丽县城创建、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重点助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巩固、以‘4+2’网格化建设为重点助推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对照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大局大势,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更大作为。市委、县委分别召开的五届九次全会和十四届七次全会,为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具体抓手,必须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在落实“125”发展规划中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

全面抓实“一站”建设,为实现渝昆高铁2026年底顺利通车贡献盐津力量。积极争取客运站、停车场、高速互通等配套项目建设。同时,加快盐津土特产品、盐津美食、盐津美景、盐津文化产品宣传塑造,全力打造盐津旅游目的地,繁荣发展农文旅产业,进一步扩大高铁联通效应。

全面抓实“两网”建设,夯实基础设施硬支撑。盐津面临着资源丰富与开发滞后并存、区位优越与交通落后并存、生态良好与环境脆弱并存的现实矛盾,做好以路网、水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壮大产业规模、促进城市发展、改善民生条件具有重要作用。

全面抓实“五项”重点,激发跨越式发展新动能。盐津要建立完善“村级集体经济+龙头企业+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大力发展“3+N”富民产业,尤其是要提升肉牛产业效益,提升乌骨鸡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要树牢“金牌店小二”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抓招商引资,着力发展“3+N”富县产业,尤其要吸引龙头企业带动,把盐津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不断壮大工业规模;要做好新老县城加减法,塑优城市空间布局,打造特色精品集镇,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尤其要集中有限资源,发展繁荣水田中心城区,打造城镇化新样本,吸引留住本土人才;要按照“13720+”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推动乡村建设,改造升级乡村设施、乡村环境,建设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和美乡村;要发挥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用好“五户联治”微网格,精准高效开展“三报告一宣传”,切实激活基层治理“神经元”。

在落实“五大强市”建设要求、打好“六大攻坚战”中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

除了贯彻落实市委“五大强市”建设要求,把“125”发展规划细化到具体举措,盐津还必须打赢打好“六大攻坚战”,即坚持不懈打好脱贫巩固收官战、千方百计打好产业发展升级战、持之以恒打好基础设施提质战、勠力同心打好基层治理提升战、竭尽全力打好风险防控整体战、矢志不渝打好民生改善持久战。结合盐津在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中的不足,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除乌骨鸡特色产业外,还应擦亮盐津富硒状元米、盐津土猪等特色农业品牌,全力打造碳汇林、储备林两个项目,带动苗圃、木材加工、林下种植等产业,充分释放桃子、云丰联营2个煤矿的产能,力争中铁物资、渝华矿业等4个玄武岩矿山建成投产,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亿元以上。第二,聚焦“多彩盐津”定位,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统筹推进“一线网红”老县城、霓虹滨河黄桷槽、生态园林新水田“三位一体”城市建设,完善水田新区道路、水利、物流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生活等配套设施,增强县城,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引领作用。第三,聚力人才发展,强化人才引进,管好用好专家站、人才库,精准对接产业所需、企业所需,补齐人才短板,强化“干部规划家乡”“凤还巢”行动,吸引乡土人才回归,用乡情感人、产业引人、事业留人。


通讯员:罗晓明 
一审:张广玉 一校:罗晓明 二审:王朝飞
二校:周万琴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倪娜   责任编辑:王朝飞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倪娜
责任编辑:王朝飞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