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记者蹲点日志丨③走进增强“四力”的生动课堂

 2025-04-03 10:27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日报》教育版改版在即。3月24日,我与同事一行五人作为蹲点采访小组的排头兵,怀着激动与好奇,坐上了“73110”。“73110”是我们此行的采访车,因车牌后五位得名。前辈记者告诉我们,很多年前,他就是开着这张车上山下乡的。

一路摇晃着,我们赶到了镇雄县尖山乡。在尖山乡政府,我们与该乡党委书记进行了简短而高效的对接。讲明来意后,我们离开乡政府,驱车沿着崎岖的山路,驶向仁厚村陇家湾村民小组的陇家湾小学。在这里,我们与陇家湾小学的程丰贵校长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座谈。

夜幕降临,尖山乡在饭后的宁静中褪去了赶集日的喧嚣,只留下还未来得及打扫的满地狼藉,默默诉说着这一天的忙碌与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由于陇家湾小学条件有限,我们只得在乡镇住宿。为了在学生到校前抵达拍摄地点,我们领略了初升日光的温柔,目睹了云雾的缭绕;为了亲身体验师生们的日常,我们在满天星辰的指引下前行,虽偶有迷路,却也乐在其中。

“73110”行驶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往往要“七拐八绕”“七上八下”。有几次采访车爬坡过弯时,坡陡、弯急,要倒一两次车才能通过,经验丰富的兰波大哥都会紧张,通过后我们都长出一口气。

我的激动和好奇在一次次往返于学校与住所中得到了满足。“蹲点采访”这四个字好像有魔力一样,推着我们向前再向前,聆听再聆听,讨论再讨论,蹲点必须“深蹲”,采访必须扎实。

“来来来,根据座谈收获,咱们迅速分工!”回到酒店,组长在楼道中轻声呼唤。“来我这间,宽敞得很,还有一张大桌子,整个‘方桌会谈’。”我说道。乡村酒店的其他方面不好说,但房间面积是真大,我这间房除去一张床和两个床头柜,还松散摆放着一张大方桌和一个转角沙发。

静下来后,你一言我一语,我们三下五除二便分好了工,各自回去为第二天的采访做足准备。

记者要为读者呈现半桶水,往往需要向桶里加至少一桶水。第二天,伴着晨曦,我们从尖山乡出发,半小时后我们抵达学校,正式开启我们和陇家湾小学师生同吃共学的日子。同吃:我们在学校食堂解决每天三餐。共学:我们低调旁听、细心观察、跟随家访,以及给学生上公开课。此次蹲点,我们拍摄视频近百个,照片上千张,为教育版“校长的一天”“老师的一天”“梦想家”“记者蹲点日志”等栏目供稿10余条。

“曾老师,待会儿我们再补个备课的镜头”“沈老师,下课后我们再聊会儿啊”“沙老师,走走走吃饭去,咱边走边聊”为了方便和老师沟通,我们5人驻扎在了老师办公室。这种采访方式促进了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深入交流,使记者形象鲜活,也让被采访者的形象更加饱满,最终稿件因此更具故事性和深度。

山高脚更长。作为记者就得迈开腿、俯下身,才能察实情、动真情。

蹲点的第二天,我逮着空闲,拉着这次采访对象之一的沙粲老师说了很久。沙老师外表严肃,交谈中却发现我们竟是同龄人,这一发现让我们迅速打开了话匣子。采访结束时,沙老师热情叮嘱道:“明天中午务必来我宿舍休息,办公室条件有限,你们太累了!”

紧接着,我的目光扫到了落单的程校长。抓住机会,我又拉着程校长说起来。他十分健谈,从学校基本情况一直聊到他对这所小学的未来规划,他说得认真,我听得入神。

通过两天的蹲点采访,我对这所令人好奇的,办得十分不错的小学有了更清楚地了解:这所小学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村级以下完全小学。学校距镇雄县城50公里,离尖山集镇12公里。学校有6个年级,在校学生435人,教师13人。程丰贵任校长以来实现了四个不可能:综合考核成绩从全乡倒数到全乡第一,并多年持续走在全乡前列;校园面积从原来的970平方米扩建为6310平方米;成为镇雄县三星示范学校以及成为昭通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

为什么这所村级以下完全小学和大多数同级学校的发展轨道迥然不同?我们带着疑问,通过深入采访、跟随家访、实地调研……答案慢慢浮现。

在蹲点采访的第三天,我们跟随学校老师进行了两次家访。当了解到其中一个学生的家境情况时,我们内心深受触动,感到酸楚。“我们一定要为这所学校的孩子们做点什么。”同行记者说道。当天晚上,我们回到乡镇上就买了一些物资送到学校。事实上,我们深知,这些孩子真正匮乏的,并非物质上的资助或金钱的堆砌。但是,有的事情做了不会后悔,没做或者没做成反倒会心有不甘。比如原本我们同行的3名女记者要为学校的几位女老师献上一束鲜花以表敬意,怎奈采访归途已晚,遍寻花店无果,最终只能抱憾而归。

“老师,我想试试。”在蹲点期间,孩子们渐渐与我们熟络,课间,我们走到哪里都有许多学生围着我们。他们好奇我们是谁,更好奇我们手里的设备,因此我们与程校长沟通后决定给孩子们一个接触新事物的机会。在课后延时服务的宝贵时光里,我们精心为孩子们呈现了一场无人机翱翔、手持摄像机穿梭、相机定格瞬间的精彩演示,并温柔地鼓励他们勇敢地迈出尝试的第一步。那些原本羞涩寡言的小脸蛋上,此刻却洋溢着跃跃欲试的光芒,他们争先恐后地伸出小手,渴望接过我手中的相机与手持摄像机,亲自体验捕捉美好瞬间的乐趣。

孩子们的热情也点燃了我们。蹲点第四天的公开课上,同事陈允琪给五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语文课”,从陌生防备,到课堂气氛被点燃,孩子们踊跃地起身,说出自己的梦想和想对家长、老师说的话。一节课的时间很快过去,不知道多年后,孩子们想起这个瞬间会是什么样的回忆呢?

“老师你们是不是要走了”“老师我们都很舍不得你”“我想和你抱一下”听到学生口中的话,在陇家湾小学蹲点5天后的我觉得这几天以来吃得苦、晕的车都值了。

走进增强“四力”的生动课堂。走乡村、进学校、翻高山、爬陡坡……我们想用实际行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把我们看到的风景,听到的故事呈现给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记者:罗 丹 文/图
一审:谭泽涛   一校:罗   丹   二审:聂学虎
二校:杨   杰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倪娜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倪娜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镇雄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