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4-02 10:58近年来,盐津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实施青少年交流计划,通过全方位思想引领、县内外交流及多样化融情活动,有效促进了各族青少年的广泛交往、深入交流及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五个认同”的认识。
强化思想铸魂。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于各族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间活动及校园体验等方式,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各类育人载体紧密衔接的教育体系。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开展诵红色经典、诗词大赛等读书活动,开展“红领巾爱学习”“石榴籽一家亲”等主题团(队)日学习活动,推动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位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落实督学包联机制,各级领导干部定期深入包联学校讲授思政课,实现全县各学校全覆盖。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政元素和内涵,推动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系统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格局。
强化平台建设。借助东华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定点帮扶盐津的机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实践和交流研学活动,让两地青少年学生的交流实现常态化。近3年来,累计举办暑期实践和交流研学活动20余场次,超400人次参与。此外,通过书信往来、视频连线等途径,持续开展“少年手拉手”交往交流活动,至今已累计交换书信100余封,进行视频连线20余次。加强团教、文教等领域的协作,借助“西部计划志愿者”团组织的力量,成功实现“青年之家”全面覆盖各乡镇(街道)。举办“小小讲解员”“中华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凝铸各族青少年的中国心、中华魂。
强化融情实践。分类分层开展爱家乡、爱祖国、爱青春等研学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到威信、彝良、鲁甸等地,开展“乌蒙石榴红·籽籽心向党”研学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亲身体验“红色教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县内烈士陵园、马冰清故居等红色资源以及美丽乡村文旅资源,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爱家乡研学活动;县内各学校间适时开展“爱祖国·爱家乡”交往交流交融活动,通过参观校园、开展课堂体验等,增强了各族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近3年来,累计有3000余名青少年学生参加研学活动。
强化文化润心。全面推动学校党、团、队“育人链”的衔接与贯通,特邀少先队员担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校园小小讲解员”,成功举办“小石榴籽”特色活动,惠及师生4000余人。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网络,以“经典润乡土”“经典名著进校园”等活动为载体,全力打造“书香校园”等品牌,进一步激发师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竞赛、“昭通印象·新阅未来”演讲比赛及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才艺展示等活动,让各族青少年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洗礼。依托课间活动,把芦笙、唢呐、民族风情画、民族服饰等“请”进校园,把中华武术、竹竿舞、芦笙舞纳入校园大课间活动的内容,通过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