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4-01 11:373月中旬,接到《昭通日报》教育版改版采访任务——蹲点采访基层教育。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这些年,习惯接到任务赶到采访地点,匆匆忙忙两三个小时完成采访。很多时候,没有静下心去体验受访人的生活,缺少情景再现的“感同身受”,缺少真情实感。我想,这次采访和以往不一样,我可以是受访者的其中一员,我要真切地靠近他们,成为他们。
3月24日 晴 23度
13时,我和毛利涛、罗丹、田朝艳、兰波一行5人从昭通日报社出发。一路上,阳光正好。首站,采访镇雄县尖山乡陇家湾小学。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盘旋而行,山坡上有一片片明黄色的菜花,间或有几棵开满了花的李树。3个小时后,到达了距离县城50多公里的学校。我们和校长程丰贵简短地沟通交流后,正值17时25分,放学铃声响起。程丰贵略带歉意地说,他要去送学生出校。
我感到有些意外,怎么需要这样做?是每天都这样还是只是我们来的时候才这样?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好奇地跟着他下楼走向学校大门。
殊不知,接下来的三天,陇家湾小学给予我太多的惊喜、太多的感动还有温暖。
3月25日 晴 23度
6:50 我们从尖山乡集镇,迎着晨曦出发,美好而新奇的一天即将开始。
7:20 我们到达陇家湾小学,全天全程参与学校教学活动。
尖山乡陇家湾小学6个年级6个班,有435名学生,13名教师。是一个绝无仅有从村辖小学经过22年的努力,成功蜕变成一所现代教育示范学校,也是绝无仅有的属于村级以下小学,还有435名学生的学校。就这一点,就足已让我感到好奇。
7:30 教室已传来琅琅读书声。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在高山环抱中的小学,所有学生竟然这么早就能自觉到校早读。在一旁的曾洪权老师说,每天从7时开始,学生们陆陆续续地进校,7时20分所有学生基本已在教室大声晨读。
此时,所有师生已进入各自的状态中,开始一天的教与学。有这样的老师和学生,就是一所充满朝气和希望的学校。
10:00 大课间,学生有20分钟的集体活动。兔子舞、打跳、纳西三部舞、手指舞让学生伴随着欢快的节奏,投入地跳舞。音乐节奏由激烈到舒缓,有张有驰,20分钟的运动量让学生有效且自愿地锻炼身体。我跟着节奏跳下来,不到10分钟就汗流浃背。程丰贵在一旁很自信地说:“学生们坚持大课间活动,把身体锻炼得很棒,抵抗力很好,几乎不会生病。”
开心欢快的大课间,让学生们身心愉悦,当然能够强身健体。
12:00 学生的打饭时间。学生们走出教室,自觉地沿队列走到打饭处,拿起饭碗和勺子,两荤一素一汤的营养餐,学生们吃多少打多少,打完饭沿操场白线走到教室安静地吃饭,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光盘行动,然后把饭碗送回打饭处,再回到教室午休、自习。整个过程,不用阿姨舀饭菜,不用老师监管,秩序竟然很好很安静。
能够做到这样守纪律的学生,我相信他们长大后,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守规矩守秩序,都能做到自觉自律。
16:45 第四节课,我们给学生们增加了无人机、相机拍摄讲解。 “哇,好神奇!”“无人机怎么飞上天的?飞到哪里了?”“我要拍照,我要和好朋友一起拍照。” 学生们好奇地问这问哪。
我们的初衷是,让大山里的学生们对看似遥远的设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发他们对大山外、对新事物的求知欲。
17:30 当放学的铃声响起,一到六年级的学生,顺序排队沿着楼梯一侧下楼,从教室到校门,我没有看见有学生在打打闹闹、推推搡搡。我第一次看到一个学校的学生像一个个小战士一样,上学、放学排成直线行走,到校门每一个学生向老师、校长敬礼、挥手说“老师好”或者“老师再见”。
当然,学生不论在哪里见到我们,也是大方热情地问候“老师好!”如此有礼貌的行为,背后是这所学校13名老师,默默地辛苦付出,日复一日地用心教导的结果。
3月26日 晴 28度
刚送走星光,又迎来晨曦,我们已在路上。
昨晚,我们听完老师们每周一次的分享交流课,回到住处已是漫天星光。
5:50 乡镇上一片寂静,村庄里的公鸡还没睡醒。记者已驱车前往陇家湾小学,新的一天开始了。
6:30 分两组跟拍校长和老师的一天,他们从洗漱到进校,一共30分钟,每一天都如此。
8:20到11:55 被程丰贵称为“万精油”的教师们不断调换课本,上完各自的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等课程。老师们跨学科地做到上哪门课就精于哪门课,是源于教学环境的受限,也是出自对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他们也想多些时间休息,但是,课程怎么办?学生的全面教育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让老师们以校为家,用更多的时间花在学生身上。他们,没有埋怨过超负荷的教学任务,他们没有得过且过地敷衍了事。四季轮回,岁月更替,他们依然以热爱坚守在陇家湾小学,一年三年六年九年……
16:45 我以临时老师的身份去五年级上课,用丰子恺先生的《手指》一文,讲团结讲包容,再引入学好语文,成就一个文学梦,成就一个记者梦。“相信自己,其实你可以做得更好!”面对60多个学生,我很激动,学生们很积极。课堂气氛热烈、互动性很强,短短的45分钟,不够我讲课,也不够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想讲出自己的梦想。
当梦想拨动第一缕春风,所有的成长与蜕变,都在星光下绽放如花。这一刻,我感到很幸福,因为这群学生成就了我当老师的梦想。
3月27日 晴 30度
12:00 田朝艳买了很多糖果,打饭时分发给学生。没有谁说怎么拿,但学生们一人只拿一颗,很懂事的样子惹人疼惜。有一个学生拿了一颗糖果,很小心地装进衣服口袋里,说要带回家给妹妹吃。一个懂得分享的孩子,他一定是善良和有责任心的。这和学校老师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糖果很甜,学生们的笑容更甜。
12:30 学生们缠着我们说这样问那样。很多学生问我,为什么只讲一节公开课?为什么不去他们班讲课?一时间,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带给他们只是45分钟关于“梦想”的互动,我只能尽力引导他们走出大山的热切。
我和学生们约定以梦为马、高处重逢;即使泪光闪烁,却不言离散。我知道,因爱心接力的芬芳,早已沁入每一段前程。
14:00 我和毛利涛来到一师一校的田坝小学。50岁的刘大举是编外教师,他在这个小学坚守了27年。目前,学校只有一二年级的学生10名,他依然每天7时20分到校,一丝不苟地上完一二年级4个科目。曾经,这所学校连续7年在全乡一二年级期末考试成绩中拿到第一名。
这个学校还能存在多久,他还能坚守多久,谁也不得而知。
17:00 回到陇家湾小学。师生为我们举行了一个欢送仪式,我们何德何能得到这样的待遇?“感恩的心”音乐响起,孩子们用手语配合着歌曲,我们挥手说再见,泪水不断流下来。在这个学校,我看到了很多温暖的瞬间,还有让我为之感动的13名老师和这群笑容灿烂的孩子。
18:00 开车、走路、爬山,再次来到昨天家访的学生家里。家访的学生是分别读二三年级的姐妹俩。她俩的父母因为特殊原因一直没有回家,她们每天早上需要打着手电筒走一个半小时到学校。奶奶带着她们生活,无可奈何的现状状态,让我们流下了眼泪。
把衣服和一些吃食送到她们手里,一份小小的心意,只能带给她们一点点微光。看着她俩爬上高高的山顶,希望她俩的明天不再有悲伤。
让微光聚集,让爱心接力。虽然这次采访结束,但我们和陇家湾小学的故事刚刚开始。我相信,学生会在年轮的光影中回溯成长,我们和陇家湾小学师生的故事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