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牢记总书记嘱托 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④石榴结籽心连心

 2025-03-31 19:34  来源:昭通新闻网

乌蒙大地多锦绣,彩云之南正芳菲。

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温暖人心,为乌蒙大地各族儿女注入强大前行动力。

昭通民族众多,生态良好,区位独特,在云南的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轮转的四季里,各族群众在昭通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和谐相处,合力搞建设,一心谋发展。一篇篇团结奋进、共兴共荣的民族团结和谐华章在这里悄然谱就;一个个民族团结故事,见证着昭通各族干部群众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的锦绣图景在乌蒙大地精彩呈现。

民族之花绽异彩 团结创建步步高

近年来,昭通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统筹谋划、推进和落实。持续跟进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举办“党政领导干部统战民宗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各类培训58期6500人,印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学习教育口袋书》、宣讲提纲等10万余册,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正确把握民族工作“四对关系”,切实提升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能力水平。

定期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举办主题征文、书画摄影展、挖掘昭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研讨会、示范区建设10年成就展等社会宣教活动,组建“乌蒙石榴红”宣讲团常态化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宣讲,建成昭通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昭鲁大道宣传教育长廊等一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宣传实物,借助中国民族报、民族时报等媒体常态化开展成效宣传、故事宣讲,全方位、多层面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昭通故事。

昭通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为抓手,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创成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实现全覆盖,省级示范单位186个。2024年省委、省政府组织在昭通召开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推广学习昭通创建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丽江考察时说:“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这句温暖人心的祝福,饱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各族群众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市民宗局工作人员杨蕾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引领,立足昭通实际,在强化宣传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部署在昭通落实落地。

有形有感有效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和谐共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始终是中华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昭通市深入挖掘昭通历史文化资源,整理袁滋题记摩崖石刻蕴含的“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等历史价值,精心打造盐津豆沙关4A级景区,向各族游客讲清楚“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的重大意义,讲清楚中华民族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历史故事。

威信县位于云、贵、川三省接合部,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中曾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为了纪念在党史军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当地建立了一个专题博物馆—扎西会议纪念馆。

近年来,威信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讲好“扎西会议”故事、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凯歌为主题,以扎西会议纪念馆为龙头,精心打造红色阵地,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2024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扎西会议纪念馆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扎西会议纪念馆内每一件展品见证了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与深厚情谊,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通过这些馆藏,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以及各民族在共同团结奋斗中形成的深厚情谊。扎西会议纪念馆不仅是一个缅怀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地方,更是一个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平台。

扎西会议纪念馆工作人员卓家勇:“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嘱托后,我更深切体会到要进一步把各民族血肉相连一家亲的故事挖掘出来、传播开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素材,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积极与民族宗教部门以及教育部门联合互动,共同开展一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同胞心间。”

把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每个孩子心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从孩子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民族团结这颗种子‘种’在每个孩子心中。”威信县高田中学教师陶家美说道。

陶家美这位苗族优秀女性,2009年从红河学院毕业后,她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用责任和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爱心和耐心呵护山区孩子,将热爱的本职工作以及对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感,都默默地融入了她的教育事业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殷殷嘱托激励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陶家美老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团结意识。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让孩子们在互动中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在高田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通过开设民族文化课、举办民族文化节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民族知识,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

陶家美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不仅深刻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而且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山区,致力于成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决心和信心。我将继续发挥自身所长,积极团结各族群众,与全校师生一起,共同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懈努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在威信县,像陶家美老师这样致力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还有很多。他们用实际行动,将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了每个孩子的心中。


记者:莫娟/文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图视库/图

一审:苏 燕 一校:莫 娟 二审:杨超烨

二校:胡远松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杨超烨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杨超烨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