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牢记总书记嘱托 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③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31 18:42  来源:昭通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正是春和景明好时节。连日来,乌蒙大地干部群众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的情景。习近平总书记倾听民意,点点滴滴彰显着殷殷深情,为乌蒙儿女注入前行动力。

近年来,昭通锚定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围绕打造千亿元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全力做强苹果、竹子和马铃薯产业,做大天麻和特色养殖产业,做优花椒产业,做特小众产品,实现高端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成为昭通的一张亮丽名片。

果香浓郁的“红苹果”、椒香四溢的“青花椒”、药食同源的“乌天麻”、鲜嫩可口的“筇竹笋”……独特的地理、气候、物种资源成为昭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特”的基石,昭通老百姓因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日子越过越红火。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高原特色农业不仅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让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指明了方向,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昭通作为农业大市,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乡村建设为抓手,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聚焦农产品基地建链,加工补链,品牌强链,市场延链,做强苹果,竹子,马铃薯,做大特色养殖,做优花椒,做特一批小众产业,推动昭通农业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推动昭通从传统农业大市向新型农业强市迈进。”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李章和说。

阳春三月,乌蒙大地生机盎然。在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苹果种植基地内一棵棵果树整齐排列,预示着丰收。目前,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已成功推广矮砧密植苹果种植技术,覆盖面积达10万亩。每年支付土地流转费3000多万元,当地农户户均增收约6500元,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农民收入双提升。每年吸纳周边乡镇劳动力9.5万余人次就近就业,有效拓宽当地群众增收渠道。实现资产收益分红3000多万元,带动当地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长效推进。

“我们公司将带领当地的苹果种植群众,学习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科技赋能高原特色产业,升级绿色种植技术,打造‘昭阳红’有机苹果;通过公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立足昭通乃至云南打造高原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昭通苹果走向世界,实现产业兴、百姓富。”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温连庆说。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鲁甸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看望受灾群众,指出“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昭通各级各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通过抓示范引领促花椒产业提质增效、抓精深加工促产业链延伸、抓品牌建设促高质量发展等措施扎实推进花椒产业发展。如今,花椒已成为昭通高原特色产业之一。

竹海莽莽,竹韵悠悠。在昭通市竹产区,竹林铺陈在连绵起伏的高山之巅、沟壑深处,漫山皆竹,满眼皆绿,一片生机盎然,托起了最亮丽的生态底色。

竹产业已成为昭通见效周期最长、生态效益最优、区域优势最明显、功能价值最广的高原特色农业。目前,昭通市有竹林面积680万亩,覆盖农户53万户210余万人。通过企业带动,昭通市竹产业企业从业人员达3000人,个体大户最高收入超180万元。当前,竹产业已成为昭通产业覆盖人口最多、优势最明显、助农增收最突出、带动影响力最强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成绩的背后是昭通市从顶层发力,持续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

在“中国筇竹之乡”大关,木杆镇是筇竹核心产区之一。 近年来,大关县“一县一业”筇竹产业的东风,让各类涉竹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欧贤芹创办的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自2019年底成立以来,公司产值已达到1670万元。欧贤芹说:“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咖啡点赞时,我很振奋、倍受鼓舞。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发展筇竹产业的信心。我们将提升加工技术,打造筇竹品牌,让昭通筇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让乌蒙大地焕发了新的生机,也让昭通的老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昭通始终坚持把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以高端化、品牌化、市场化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和高山林地、干热河谷等资源优势,加快高附加值产业布局和种植养殖结构调整步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因地制宜做好科技赋农和“土特产”增值大文章,全面做强苹果、竹子和马铃薯产业,做大天麻和特色养殖业,做优花椒产业,做特一批小众产品,推动昭通从传统农业大市迈向新型农业强市。


记者:莫娟/文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图视库 /图

一审:苏    燕   一校:莫   娟 二审:杨超烨

二校:胡远松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杨超烨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杨超烨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