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5-03-31 10:00近年来,巧家县以党建为引领,一盘棋谋划建立142家“爱心超市”,创新构建“积分制+网格化”治理体系,通过“小积分”激发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共建共享和谐家园的内生动力,推动基层治理的“独角戏”逐渐转化为党群共治的“交响乐”。2024年,全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784件,化解率98.52%。
巧家县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构建“县统筹、乡主抓、村落实”三级联动机制,将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形成“支部主导、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全县17个乡镇(街道)党(工)委成立专项工作组,因地制宜制定《村(社区)爱心超市实施方案》,明确积分项目、兑换流程和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操作有规范、评比有标准、兑换有保障”。
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2000余名党员干部化身“政策宣讲员”,深入村组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火塘会,用“乡音土话”将积分细则送入千家万户。包谷垴乡将“红白事简办”纳入积分项目,玉屏街道推行志愿服务常态化评比,蒙姑镇文笔社区推行“智慧化平台”管理,基层党组织的“红色引擎”作用得到充分释放。“过去是干部干、群众看,现在是党员带着群众一起干!”文笔社区党委负责人感慨道。
走进各村“爱心超市”,货架上的粮油日用品明码标“分”,村民手持“文明存折”争相兑换。金塘镇创新“党建引领+全民动员”模式,将人居环境整治、矛盾调处等治理任务转化为积分项目;白鹤滩街道以旧营村为试点,探索“网格管理+积分制”治理模式,群众参与社区服务的热情持续高涨。在炉房乡党员管理员的台账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文明足迹:参与卫生整治积5分、调解纠纷积10分、上报隐患积8分……
如今,巧家县的乡村图景正悄然蜕变:乱丢垃圾的现象少了,义务巡逻的群众多了;邻里纠纷少了,互帮互助多了。小河镇将团结邻里、见义勇为等纳入加分项,鼓励居民们以实际行动换取积分。新店镇将“积分超市”与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处、文明创建、灾情隐患上报等充分结合起来,明确积分规则,引导群众以文明行动挣积分、评积分、兑积分。
“积分制绣出了乡村振兴的文明底色,更织就了党群连心的幸福图景。”巧家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党建“一根针”穿起治理“千条线”,实现了从“任务命令”到“激励引导”、从“要我治理”向“我要治理”的深刻转变。这一可复制、可持续的基层治理实践,为全县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