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阅读昭通·专题 | 昭通市纵深推进基层事务治理工作—— 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2025-03-30 20:01  来源:昭通新闻网

基层是党的执政根基与力量源泉。基层治理,一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另一端则紧密联系着群众的幸福指数。近年来,昭通市始终坚持并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围绕构建强大的基层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聚焦脱贫成果巩固、乡村建设、矛盾化解、“一老一小”关怀以及防灾减灾五项重点民生工作,将服务与治理的触角前移,针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下功夫、出实招,推动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环境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党建引领 激活治理“总开关”

“脏乱差问题得以解决,小区干净整洁,住起来格外舒心。”镇雄县龙腾小区的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改善交口称赞。2024年10月,社区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龙腾小区存在环境脏乱差、管理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被反馈到社区后,工作人员逐户摸底。随后,党支部牵头组织群众代表及物业公司负责人等开会讨论,增设垃圾桶、增加保洁人员,并广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很快,问题便迎刃而解。

鲁甸县龙树镇罗家湾的徐某和吴某两家,因房屋地界及出行道路纠纷积怨多年。龙树镇党委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及村“两委”力量,结合“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进行调解。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徐某让出1米作为吴某家的出行道路,吴某则补偿徐某16000元。对于两户间37米长的排水沟纠纷,双方各退3尺,形成6尺宽的排水沟。至此,两家长达10多年的积怨终于化解,演绎了一段新时代“六尺巷”的佳话。

永善县墨翰乡东南部的花园村,下辖19个村民小组,共有970户4086人。长期以来,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盛行,成为群众致富路上的“绊脚石”。原本略表心意的人情往来逐渐变质,让大家不堪重负。花园村党总支借助“院坝协商”平台,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召开60余场议事会议,组织党员、群众反复磋商,最终建立相关机制,彻底扭转了多年来的不良风气。

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大多发生在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为高效推动基层治理,昭通市将民族宗教事务纳入基层综合治理重点内容,将更多资源和力量向基层倾斜,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总抓手。在建强组织体系方面,全面开展村级班子运行情况综合评估,对1407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培训,为3803名驻村队员细化工作任务清单,并从市、县两级选派150名干部到乡镇(街道)挂任政法副书记专责抓基层治理,公开招聘960名村(社区)基层治理专干,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力、组织力和服务力。在建强治理体系方面,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网格化规范管理,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每个村(居)民小组为一个基础网格,每5户至10户为一个微网格,统筹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居)民小组长等力量担任网格员,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2.9万个基础网格、7.4万个微网格,配备10.3万名网格员。

这些由网格员组成的“先锋队”和“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基层、走进社区,亮明身份,宣传政策、调解矛盾,积极作为,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党员带头示范、网格联动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基层治理和民族政策深入人心。

优化服务 跑出治理“加速度”

2019年冬天,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搬迁安置区落成,接纳了来自鲁甸、巧家、永善、盐津、彝良9098户39096名搬迁群众。其中,雨露社区作为安置区内最大的社区,户籍人口达2688户12619人,涵盖汉、回、彝、苗等多个民族。

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雨露社区负责人说:“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指向哪里。”

多年来,雨露社区推行“红黄绿”网格精细化管理,分类提供服务,增强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三类对象”、一二级残疾人、五保户、留守儿童、独居高龄老人列为“红灯户”,实时关注其家庭状况,制定帮扶措施。居民曾某因孩子上高中被纳入“三类对象”,网格员走访后为其申请低保,并推荐就业岗位。对重病人员、三四级残疾人等家庭,标记为“黄灯户”,强化动态服务。居民吴某一家四口从永善搬迁至此,女儿女婿意外去世,留下两个孩子。社区迅速为孩子申请孤儿补贴,为吴某推荐工作,使其一家有了稳定的收入。对收入稳定、脱贫质量高的家庭,标记为“绿灯户”,由网格员提供细致服务。居民罗某一家在外务工,父母带孩子在家。网格员入户时发现其母亲生病,便及时告知社区工作人员,并很快联系家庭医生上门治疗。一件件、一桩桩,雨露社区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效能,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在基层“末梢”建立服务“前哨”。到过昭阳区龙韵雅苑社区的人都会看到这样一幕:便民服务点配备了椅凳、雨伞、助听器、老花眼镜、简易急救包等设施,工作人员热情服务,与群众拉家常。同时,社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站等阵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明公约,增进群众“五个认同”。

巧家县北门安置区四号地块的社区食堂,饭菜飘香。食堂属非营利性质,60岁以上老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弱势群体在这里就餐每顿5元,其他群众每顿8元,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收支情况接受全面监督……社区食堂的开办,暖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精细化治理就是要把管理和服务延伸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在脱贫巩固上,健全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覆盖监测帮扶。在乡村建设上,整治人居环境,管理建房秩序,推进移风易俗,组织文体活动,倡导文明风尚。在矛盾化解上,抽调干部下沉一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在“一老一小”关怀上,落实“受托管护人”机制,做好留守儿童暑期托管。在防灾减灾上,织密防震减灾、防汛抗旱、防洪监测、地灾监测网,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社区提升智慧服务水平,为独居老人提供24小时热线,各族群众可在平台申请各类补贴,服务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

多方发力 共绘治理“同心圆”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遇到问题要和和气气地坐下来商量解决。”“环境卫生关乎村容村貌,大家要把房前屋后、院子打扫干净。”

连日来,绥江县会仪镇各村(社区)的村头巷尾、院落广场,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唠家常、谈政策、话发展。一场场接地气的“龙门闲话”,成了各族群众茶余饭后的“交心会”“政策会”“调解会”。

“没想到上次我只是提了一下,以前的工资问题就有了着落。”会仪村22组的一名群众感慨道。前不久,在“龙门闲话”中,该组的一名群众反映了务工工资未全额支付的问题。微网格员迅速将情况反馈到村委会和镇政府,镇政府立即多方了解,组织调解,最终与用工方就工资支付达成一致。据统计,自“龙门闲话”开展以来,收集群众反映问题44个,解决36个;收集困难事项37项,解决32项。如今,“龙门闲话”已成为听民情、解民忧的重要平台。

有事好商量,商量成好事。只有将政府职能与百姓期盼精准对接,才能契合居民心意,推动民生实事落地。巧家县金塘镇以“织牢网格”汇聚“共治力”,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该镇既注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基础工作,又强化闭环管理,扎实开展“排查、评估、交办、化解、回访、销号”等环节工作。同时,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落实六项举措,实现交通事故同比“三连降”。在人居环境提升整治方面,建立定期清扫、网格化管理、通报制度,组织多方力量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村镇面貌焕然一新。

家庭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风险隐患管控的前沿阵地。水富市构建以家庭为基点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自治、法治、德治在家庭落地生根。通过多部门联动,促进“小家庭”与“大治理”有效衔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昭通市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让“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这一系列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进一步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潜能,推动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切实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刘建忠
一审:苏   燕   一校:刘建忠   二审:马   丽
二校:沈艳琼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马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马丽
标签 >> 基层治理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