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阅读昭通▪故事丨黑夜中的歌者:肖雪娟的逐光之路

 2025-03-29 22:08  来源:昭通新闻网

哲学家泰戈尔曾言:“光明就在我们的面前,只要你能捱住痛苦,走过重重黑暗,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肖雪娟,这位昭阳区第四小学的盲人音乐教师,经历的苦累、熬过的寂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的努力与付出,诠释着对光明的执着与向往。

肖雪娟的人生,从她3岁被查出患有无法医治的眼疾起,便注定充满挑战。医生断言,这种眼疾会随着年龄递增而日益加重,40岁左右就会彻底失明。对于一个天性爱美的女孩来说,这不仅意味着生活中将面临诸多不便,更是心理上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面对命运的不公,耳闻旁人常带怜悯的议论,伤心、自卑和绝望如影随形。父母安慰道:“我们会养你一辈子,妹妹也会照顾你一生。”这些安慰的话语并没有让她选择依赖,她内心潜藏的那份倔强与不甘,犹如被唤醒的新芽破土而出,顽强地生长起来。

8岁时,肖雪娟成为了母亲任教班级的旁听生,即便读书写字需借助放大镜,但她仍然满心欢喜,毫无抱怨。初一上学期,因视力障碍学习成效低,老师委婉提议让她退学。这猝不及防的打击,痛苦如汹涌的潮水将她彻底淹没。但她没有认输,而是告诉自己要用千百倍的努力去跨越当下这座大山,那些身残志坚的楷模,诸如贝多芬、海伦·凯勒、张海迪、史铁生等,化作了她在黑暗中前行的精神灯塔,引领着她一步一步地迎着困难奋勇而上。她始终坚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就一定能找到出路。父母也为她请了家教,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格外珍惜,不知疲倦地学习。每长大一岁,肖雪娟内心的压力就层层加码,她与时间赛跑,和黑暗较量,迫切地渴望在失明前将眼下所能看到的东西尽快且尽可能多地存入大脑。放大镜下的文字,是她与世界对话的窗口;课余时间与音乐的相伴,是她在黑暗中寻得的曙光。

在学习的道路上,肖雪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尤其是在钢琴练习上,用无数个日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达到了人琴合一的境界,仅凭借手指的触感,就能精准地确定键盘上的每一个音符。视力障碍虽然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却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她的听力和记忆力。她的听力变得异常灵敏,记忆力也远超常人,这些意外收获,为她的人生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多了不一样的风景。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16岁时,母亲为肖雪娟争取到了桃源小学勤杂工岗位,1995年因工作出色,她破格转正,教学生涯自此启航。肖雪娟克服双眼失明的各种不便,完成了一至六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2018年还作词作曲,为学校创作了校歌《桃源》。多年来,她对音乐、教学的热爱,以及那独特的教学方法、扎实的基本功,让她在各级比赛中屡获殊荣。1997年,肖雪娟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2014年,荣获昭通市第二届网络歌手大赛总决赛冠军;2016年在昭通市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同年11月在首届“心之声”全国盲人歌手(网络)大赛中获美声组“一等奖”;2019年被评为“乌蒙工匠”;2020年被评为昭阳区音乐“教学能手”……这些荣誉,是她努力与付出的回报,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她黑暗的世界。

肖雪娟不仅在事业上成就斐然,生活中的她也乐观热情,如同一朵太阳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只要她一展歌喉,大家便能一饱耳福,她那甜美的歌声犹如灵动的百灵鸟在云端欢唱,清脆悦耳,余音绕梁。她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暂时摆脱了生活的琐碎,也用自身的光芒照亮了他人。肖雪娟是同事们公认的开心果和知心人,因记性极好,各类笑话总是信手拈来。在课余时间,她常常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为大家舒缓了工作上带来的紧张情绪。她的生活能力也令人惊叹,做家务得心应手,游泳、跳舞样样行。心灵手巧的她,还能织出各种款式、花样的毛衣。她织毛衣时,只见毛线和毛线针在她手中上下穿插,熟练的动作让人难以相信她是一位盲人。就算遇到毛线打结或漏针,她也能自己解决。她常常借助听书不断学习,对新闻、时事了然于心,熟练地操作语音智能手机,在电脑上创作歌词、写文章也不在话下。

肖雪娟没有因失明而封闭自己,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00年7月1日,她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日常教学中,肖雪娟始终全情投入,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致的教学态度,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与尊敬。不仅如此,她对校园文化建设也有着极高的热情,她主动请缨,多次勇挑学校文艺活动的大梁,积极参与各类文艺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凭借自身出众的才华与饱满的热情,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2020年春季学期,学校因新冠疫情延迟开学。在教师已到岗、学生尚未返校的特殊时段,老师们都暂无授课任务,肖雪娟觉得可以借用这个机会带领大家练练唱歌,做点实事,好为集体排忧解难。她主动找到校长,提出带领大家学习音乐发声和用气技巧,目的是帮助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保护嗓子。在培训过程中,肖雪娟教得格外认真,从发声的基本原理到用气的细微技巧,讲解得深入浅出。老师们也学得专心致志,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学生时代,学习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在那个特殊且艰难的时期,这场特别的培训活动为略显沉闷的校园增添了一抹温暖而明亮的色彩,让大家在紧张的抗疫氛围中感受到了别样的关怀与力量。

与肖雪娟共事,总能被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2017年秋季学期,昭阳区教育系统组织开展学生大型合唱视频比赛,她与其他两位老师分工合作。凭借“灵耳朵”的“特异功能”,肖雪娟逐一听了200多个报名学生唱歌,精心挑选出音色、音准、节奏感好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她始终和声细语、笑容可掬,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改正错误,让大家在笑声中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真谛。

训练间隙,当被问及如何长期保持无差别地对待调皮学生时,肖雪娟坦言自己的成长经历让她格外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因为看不到学生捣蛋的表情和动作,所以每个学生在她心中都是善良可爱的。她的回答让共事的老师深受触动,大家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教育理念和方法。

2020年秋季学期,昭阳区举办第十届音乐教学新秀、能手选拔赛,学校选派肖雪娟参赛。比赛前,很多人担心她看不见教材、时钟,无法使用课件辅助教学,可她早就用心构思好了教学内容。比赛当天,讲台上的她落落大方、笑意盈盈,用幽默风趣的开场白介绍自己眼睛看不见的情况,瞬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触动了在场所有人内心的那份柔软。肖雪娟抽到的课题是《童心是小鸟》,整堂课都在妙趣横生、热情洋溢的氛围中进行着。从师生互致问好起,就透着一股别样的新鲜劲儿。

教学一开始,肖雪娟就像个神秘的魔法师,捧出独特的教学用具。这件教具的灵感源自古人的结绳记事之法,是她与丈夫崔老师的共同创意。琴棋书画皆通的崔老师将十几个玩具恐龙蛋逐一上色,然后将写有每个教学环节讲授要点的小纸条放进恐龙蛋。最后,依照《童心是小鸟》的节拍要求,打孔穿绳,串成小节,再用绳结在中间巧妙隔开。

课堂上,肖雪娟刚亮出这串彩蛋,学生们的眼神里就充满了好奇与惊喜。小嘴巴惊讶地张成了“O”形,“老师,这是要干什么呀?”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问。

肖雪娟微笑着解释道:“这可是我们今天的音乐小宝藏,每一个恐龙蛋里都藏着音乐的小秘密哦。”在教学过程中,每当讲到某一环节的知识点,肖雪娟总是先进行细致的口头讲解,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归纳小结,随后便邀请班长来一场紧张刺激的“巧手探囊”。班长满脸兴奋,脚步轻快地走上前,双手在恐龙蛋之间来回拨弄,犹豫再三后,才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然后拿出纸条,大声念出上面的内容。

在教歌曲节拍时,肖雪娟又有了新奇的点子。她请两位同学轻轻地拉开彩蛋绳,以小火车分节的趣味形式,带领大家熟悉拍打节奏。孩子们的小手跟着节奏舞动,眼睛盯着彩蛋,嘴里大声念着歌词,那股认真劲儿别提多可爱了。

在肖雪娟的充分调动下,课题和教学关键词的板书,被两个小组长分步完成,并拼成了爱心小天使。台下掌声不断,整个教室充满了热烈的学习氛围。

临近下课,肖雪娟靠手机语音报时精准把控时间,下课铃响时刚好结束课程。孩子们听从肖雪娟“琴声语言”的指挥,迈着轻盈的脚步,踩着欢快的旋律,踏着动感的节拍,有序地走出教室。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有着如此惊人实力的肖雪娟,虽然不能参加区级比赛的笔试,综合评分少了其他选手整整一项的分值,但还是以占分比值最高的教学这一项,领先其他参赛老师,名列前茅,最终荣获区级音乐“教学能手”称号。

肖雪娟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自己的世界,也照亮了身边人的前行之路。正如《心若向阳》中所唱:“就算是天空没有阳光,我心住着太阳,到哪里都是晴朗;就算是未来充满风浪,我心住着双桨,没有帆也能起航……”肖雪娟用心中的光芒,把黑夜装扮成了灿烂星空,成为了他人眼中闪亮的榜样。


通讯员:游   梅 文/图
一审:王朝飞   一校:游   梅 二审:聂学虎
二校:马   鹏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 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来源:昭通发布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王朝飞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王朝飞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