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3-29 15:09近日,记者走进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鱼洞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山林,清澈的河流潺潺流淌,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蓝天白云下,鸟儿欢歌,春日里种在地里的庄稼正在茁壮成长。在这里,保护的春风吹过这片土地,一切正悄然改变……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不仅是川滇黔之间的重要水道,更是一条拥有丰富生态资源和独特生态系统的宝贵河流。为了更好地了解赤水河的生态状况,保护这一重要的生态资源,今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又踏上对赤水河(镇雄段)进行第一季度系统性生态监测。
“刚刚在水里捞了很多鱼卵,这是第一次捞到这么多卵,这个鱼卵直径很大,卵黄颜色鲜艳,说明这里的水质很好,鱼类种群结构恢复得很好。”在果珠乡鱼洞生态观测点,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刘飞说 :“水质监测是本次生态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这么多年的监测结果来看,目前整个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水质、生物多样性恢复得非常好。”
此次采样,除了采集河流水样外,还对水温、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多项水质指标进行了检测,此外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也是本次工作的重点。科研人员采用了多种采样方法,对赤水河中的鱼类、虾类、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进行了采集和鉴定。西华师范大学博士、科研人员张富斌表示:“通过对水生生物种类、数量、分布等方面的调查,可以评估赤水河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了解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采访中,当地居民对赤水河水质的变化深有感触。鱼洞村村民龚超恒告诉记者,导致过去的赤水河水质污染严重,鱼类资源减少,河岸生态环境恶化。如今,随着赤水河生态环境的改善,河水变得清澈见底,鱼类资源逐渐恢复,河岸绿树成荫。这些变化不仅让当地居民享受到了美好的生态环境,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机遇。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赤水河(镇雄段)生态监测结果显示:镇雄段的13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其中 7 个断面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氨氮、总磷平均浓度较 2020 年下降了35%。这一显著的下降趋势表明赤水河(镇雄段)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生态系统正加速形成良性循环发展,这一成果令人振奋,同时,也为全国其他河流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水域生态环境监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随着《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的深入实施,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沿岸居民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镇雄管护站站长申睿表示:“昭通市将以此次监测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提升监测工作水平。同时,也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工作,让昭通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为昭通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如今,赤水河流域正从“生态修复”阶段迈向“生态价值”实现阶段。漫步赤水河畔,但见青山连绵,碧水潺潺,百姓安居乐业,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