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5-03-28 08:00本报讯 (通讯员 彭明星 杨全伟)近年来,大关县始终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推广良种扩繁工作,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力量提升粮食产能的新路径。
春耕时节,大关县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3月25日,在大关县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新民村,大关县富慧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忙碌在田间。该合作社覆盖全村347户农户,社员们正抢抓农时,在县农技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种植马铃薯品种——昭薯11号原原种。这种脱毒种薯具备抗病毒能力强、产量高、品质优等特性,为全县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注入了科技动力。
马铃薯原原种作为马铃薯“种子的种子”,是由脱毒试管苗培育出的最初种薯。去年11月,合作社理事长范天均在巧家县测产观摩会上,亲眼见证昭薯11号亩产突破6吨的奇迹后,当即申请引种。在县农技部门的积极争取下,24万粒原原种落地,60亩土地成为大关种业升级的“试验田”。
合作社选择种植原原种,有着诸多利好因素。一方面,农业农村局为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薯、肥料、地膜、防病药物,并给予全程技术指导;另一方面,扩繁出的种薯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扩繁出的原种,价格相较于商品薯能翻倍。商品薯一斤售价0.8元,而原种能卖到1—2元。照此计算,我们合作社今年预计能增收100余万元。”正在田间查看播种进度的范天均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
据县农业农村局介绍,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大关每年都会引进500亩原原种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冷凉山区进行扩繁。这些原原种经过原种、一级种的逐级扩繁培育,最终为全县17.9万亩马铃薯种植提供用种安全保障。实测数据显示,同条件下良种亩产较普通薯增产超10%。
近年来,大关县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目标,通过持续推进良种扩繁工作,有效促进了粮食和油料作物的丰产丰收。2024年,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5.63万亩,粮食产量达11.66万吨,增长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