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评论|“善待”变老 短视频大有可为

 2025-03-18 17:41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抖音平台拥有千万粉丝的“末那大叔”,用西装革履的绅士形象演绎着法式浪漫;“时尚奶奶团”以平均65岁的高龄展示着旗袍走秀的东方优雅。短视频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领地,当老年人握紧智能手机,他们不仅打开了与世界对话的新窗口,更在每一次的点赞、分享与创作中,找到了对抗岁月的全新姿态,让生活重新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短视频打破了文化生产的年龄壁垒。68岁的“阿木爷爷”能用传统榫卯技艺打造鲁班锁,自称为“一个爱学习榫卯活的农村老木匠”,其抖音粉丝量高达334万、置顶视频点赞量达5.6万……可以说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让老年群体突破了传统社会角色的桎梏,他们在教授广场舞教程、分享养生知识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持续的社会化过程,实现自我重塑。

当退休教师化身知识博主讲历史典故,当老工匠通过直播展示非遗技艺,媒介生产领域中的年龄界限变得模糊。这种内容生产已超越单纯的娱乐消遣范畴,成为老年人重建社会关系、获取存在价值的重要途径。

短视频构建了代际融合的新文化图景。老年视频博主创造的“银发内容”正在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他们用《少年》音乐跳鬼步舞,在《本草纲目》节奏中健身,这种代际文化混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种文化破壁现象,本质上是数字原住民与数字移民在虚拟空间的平等对话。

此外,随着粉丝数量的攀升和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一些原本由老年人独自创作的短视频逐渐走向了家庭运营模式。有的家庭中,老中青三代人携手参与,各展其能。这种跨代合作不仅增进了代际之间的理解和融合,更让老年生活被浓浓的亲情所环绕,增添了许多温馨与欢乐。

有的老年人短视频账号引入了专业的团队运营,但依然将老年人视为文化劳动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尊重并重视他们的独特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老人们用他们的智慧、经验与热情,为文化创作注入了别样的活力,也让社会重新看到了老年人的无限可能。

短视频重构了社会对“老去”这一概念的认知维度。当80多岁的王德顺赤膊走T台,当“周大爷不服老”以生动的方式演绎“1959年退休男生独居vlog”时,他们展示的不仅仅是对生活的热情,更是岁月沉淀后的生命质感。这种形象建构打破了“老了等于无用了”的认知定式,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为社会传递了积极向上的能量。

银发流量的兴起为提供老龄化社会数字解决方案提供了可能。银发网红的产生,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为老年人提供了社会融入的接口。目前,全国各地一些老年大学开设的“短视频创作班”折射出老年人强烈的数字生存需求。

老年人走红短视频的现象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技术革命与老龄化社会的复杂互动。它让老年人通过小小屏幕找到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充分挖掘新媒介在增进老龄化时代公共福祉方面的潜力,“善待”变老,多渠道找到应对老龄化的方式,短视频大有可为。



作者:苏秀

一审:苏 燕   一校:苏秀     二审:单娟

二校:胡远松 三审:陈允琪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评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