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2025-03-01 11:02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过去一年,基础养老金提高了,房贷利率下调了,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方便了异地就医,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了生活品质……新的一年,各地区各部门牢记嘱托,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决策部署,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落实就业优先,提升民生获得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拿出更多举措,形成促就业合力。
一次高校毕业生双选会,折射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政策力度。
前不久,在四川成都市人社局与电子科技大学组织的双选会上,应届毕业生林波递简历、现场聊,并有老师给他做面试指导。最终,林波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将开启职场新生活。
成都市人社局搭建起覆盖面广、精准度高的人才招聘平台,通过深度分析企业岗位与人才库信息,实现人岗智能匹配,招聘周期缩短、录用效率更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联合开展2025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针对农民工大规模开展“送温暖”活动、提供“点对点”返乡返岗运输服务;2025年春风行动开展,劳务对接广泛进行……202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重点人群就业支持。
一场商业保险纠纷调解,见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不到一小时,就拿到了医疗费用差额。”辽宁沈阳市的外卖员李欣说,今年初,他在送餐途中发生事故后入院治疗,外卖公司通过雇主责任险理赔支付了一笔医疗费,但还有部分医疗费差额公司不认。
李欣找到沈阳市皇姑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心帮忙。在保障中心组织下,双方协商后达成一致,外卖公司一次性支付了差额费用。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首次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推动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关系认定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持续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有关部门加快探索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模式,创新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机制,让新就业群体更有保障。
一座就业帮扶车间,体现就业帮扶政策落实成效。
制作宫灯骨架、粘贴金边……“家门口就能挣钱,这活儿挺适合我。”春节前夕,在河北邢台市骆庄乡,脱贫户王春花正忙着制作大红宫灯。加入了当地的就业帮扶车间,经过培训后,她成为制作宫灯的一把好手。
邢台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莉介绍,当地大力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目前全市共认定帮扶车间39个,开发乡村公益岗带动就业1.4万余人,帮助更多困难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挣。
前不久,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各地开展摸排走访,建立重点帮扶对象清单,支持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人员等就业创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人社部门对就业困难群体到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在税费、贷款、社保等方面给予多项政策支持。
聚焦“一老一小”,提升民生幸福感
“60 岁以上的老人只需办理 300 元的月卡就能去驿站吃饭,偶尔去也 有不同的折扣。”湖北嘉鱼县潘家湾 镇四邑村建起了养老服务驿站,村民 熊成龙竖起大拇指夸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 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印发,首次提 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县乡村三级 养老服务网络;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部 署,2025 年,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 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 措施,进一步夯实养老服务体系。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 年,民政部将制定促进老年人社会参 与、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政策措 施,深入组织实施新时代“银龄行 动”,探索老年人意定监护实施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 研究院研究员黄石松认为,要通过科 技赋能加强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 务体系的构建;研究出台综合性政 策,支持养老机构对护理类、功能代 偿类、康复训练类等技术设备实施更 新改造,以盘活存量养老资源。
“线上一次搞定,真方便。”在重 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江南院区产科, 刚当上爸爸的付先生在护士指导下 通过“渝快办”手机端为孩子办理一 系列证件。按以前的办理方式,他得 到医院、派出所、医保局等单位分别 提交手续。
如今,“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在重 庆市全面推行,市民只需在线上或者 线下进行申报,就能一次性办完出生 医学证明、户口登记、生育服务登记 等7个事项。
“早上 8 点送了孩子上学再来上 班,时间从容多了。”在广东广州市海 珠区就业驿站,上午9点,周小萍到达 “妈妈岗”,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今年 47 岁的周小萍是就业驿站“妈妈岗” 的一名社工助理。与其他岗位不同, “妈妈岗”的工作时间、管理模式相对 灵活,方便兼顾工作和育儿。目前, 就业驿站在岗的“妈妈岗”员工有 60 多人,占全部员工人数的20%左右。
为促进育儿妇女就业,让女性能 够兼顾工作和家庭,广州市从2023年 10月以来连续设立两批“妈妈岗”的用 人单位名录,共涉及150家企业,共采 集发布“妈妈岗”工作岗位1.41万个。
广东提出,2025年要为超61万名 孕妇免费提供地中海贫血等产前筛 查;海南提出,对2025年1月1日零时 以后出生的海南省户籍新生儿参加 城乡居民医保实行全额资助;国家卫 生健康委近期提出,2025年每千人口 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全国新增普惠性托位 66 万个……为营 造全社会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各地 各部门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于学军建议,进一步凝聚生育友好合力,联合政府、企业、社会组 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生育友好型社会 建设。将以多种形式为家庭提供优 生优育指导服务,构筑起群众身边的 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网络。
切实增强保障,提升民生安全感
“没想到,在卫生院检查,市人民 医院马上就能给出诊断意见。”前不 久,江苏盐城市东台市新街镇的赵东 海腹部剧烈疼痛,随即被送到新街镇 卫生院接受CT检查。东台市人民医 院的专家很快给出了诊断意见—— 枣核导致肠道穿孔。当天,赵东海被 转诊到东台市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 治疗,转危为安。
近年来,东台市推进紧密型县域 医共体建设,在东台市人民医院设立 影像云诊中心。该医院影像专家可 以在线实时诊断辖区内卫生院的患者影像,并给出诊断意见,有效解决了基层卫生院影像诊断能力不足的 问题。
医改让更多患者受益。目前,全 国已有 2171 个县区开展了紧密型县 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了以省为单位的 全面推开。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工 作计划,到2025年底,90%以上的县要 建立县域医共体,且紧密型的程度要 有新提升。
取消门诊预交金,全国二、三级 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推进 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实施新版国 家医保目录……聚焦“病有所医”“医 有所保”,新年伊始,保障人民健康的 改革举措稳步推进。
1 月 13 日,2025 年浙江杭州市首 次公租房集中办理入住开始,1412户 保障家庭拿到了新家钥匙,在杭州工 作的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就在新家过年!”李先生拿到新 家钥匙后非常欣喜。之前,为了节省 租金,李先生一家三口租住在城中村 自建房的单间。这次,他选中了一套 两居室公租房,每月租金只要950元。
2024 年 底 ,陕 西 西 安 市 504 套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面市,广东深圳市推出 3599 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今 年,北京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5 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房 8 万套…… 年前年后,不少地方纷纷推出保障 性住房惠民政策,努力实现群众住 有所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2025年 将继续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再帮助 一大批新市民、青年、农民工等实现 安居。
“这房子防风还保暖,我们一家 四口很安心。”西藏定日县发生地 震后仅 4 天,定日县曲洛乡措昂村 村民索朗格桑就从临时安置帐篷住 进了板房,板房内配置了电灯、暖 炉、床等基本生活用具。当天,措昂 村受灾群众 51 户共 300 余人都入住 了板房。
截至2024年10月底,民政部门累 计实施临时救助603.3万人次。在全 国 69 个地区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 点,探索出“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 模式。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 将持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研究 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政策措施,推 动完善低收入人口就业救助、产业帮 扶等发展型政策举措。
…………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及时有 效回应群众需求和关切,用心用情办 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 及全体人民。 “党和政府永远是人民群众的强 大依靠。”
(人民日报记者刘洪超 游 仪 姜 晓丹 王欣悦参与采写)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