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法治 | 盐津强化外出务工人员普法宣传

 2025-02-24 10:50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春节前,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为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人员法治意识,提升其依法维权能力,连日来,盐津县各普法责任单位以“普法迎新春”“人人让三尺 共筑六尺巷”主题活动为依托,多措并举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送上新春法治大礼包,为平安春节奠定坚实基础。

用好“普法信”,送去诚挚问候。“你们在外辛勤打拼,筑梦前行,用劳动和智慧成就了事业、创造了财富,为家乡树立了形象、增添了光彩。你们的成绩,我们与有荣焉;你们的辛劳,我们感同身受……”盐津县普法办通过微信公众号将编写的《盐津县普法办 盐津县司法局致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公开信》推送给各返乡人员,温馨提示他们注意交通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安全用火用电的同时,也向他们传达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

用好“大礼包”,提升普法趣味。为进一步增强普法宣传的趣味性,调动广大务工返乡人员学法的积极性,春节期间,盐津县普法办推出了反诈禁赌、禁酒驾醉驾、禁打架斗殴、安全燃放烟花爆竹提示等普法视频13期;围绕消防安全、防诈反诈、妥善处理家庭矛盾、冷静处理婚恋纠葛、维护友好邻里关系、理性处理经济纠纷等主题制作海报9张,以更加新颖、亲民、年轻化的方式向他们普及法律知识,让他们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治意识。

用好“大喇叭”,奏响普法强音。盐津县共有1673个“大喇叭”,覆盖全县100个村(社区)。为让返乡人员居家学法、足不出户学法,各乡镇结合新春易发的邻里、婚恋、薪资债务等矛盾纠纷,酒驾醉驾、赌博、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通过“大喇叭”播报的方式,每天定时播放普法案例及常用法律知识问答等近1小时,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常提醒。

用好“赶集日”,营造浓厚的普法氛围。“赶集”是农村民俗里最具人文气息的“精神符号”,春节就更不用说了,热闹的集市人头攒动,正是开展普法宣传的好时机。连日来,盐津县各乡镇抓住时机,多部门联合在广场、集市等人员密集地点通过“摆摊”“搭台”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盐津县普法办、司法局以“2025年盐津县年货大集暨农产品展览会”“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迎新春送春联主题活动为契机,在盐井镇黄葛槽新区广场组织开展返乡务工人员集中普法宣传活动2场次;盐津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云南业浩律师事务所在滩头乡生基村开展返乡务工人员专项普法活动1场次。各乡镇司法所以2025年春节期间劳务招聘系列活动为依托,联合民政、社保、林草等部门到招聘活动现场向外出务工人员及求职人员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0场次。

用好“宴席间”,传递法治温情。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务工群众的法治意识,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连日来,盐津县各乡镇司法所依托“吃刨汤”“红白事”等活动,将普法宣传融入群众宴席中,以一场场生动、贴心的宣传,将传统的“酒席宴”转变为传递温情的学法普法“安全宴”。今年1月以来,各乡镇利用“吃刨汤”“红白事”宴席等开展返乡人员普法宣传30余场次。

用好“线上普”,增加普法受众。为让广大务工群众更加便捷地获取法律知识,盐津县司法局、人社局等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向返乡群众推送了如何签订劳动合同、如何劳动维权、如何寻求法律援助、如何申请调解等法律知识以及防诈骗、防盗窃、防交通事故等各类普法提示,提醒他们在享受节日氛围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盐津县“六个用好”强化外出务工人员普法宣传,为春节期间浓厚的节日氛围增添了亮丽的法治底色。下一步,盐津县将继续把普法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引导外出务工群众牢固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通讯员: 刘当雨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马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马丽
标签 >> 普法宣传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