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昭阳区北闸街道红路安置区寒意甚浓,但依旧阻挡不了务工人员返岗就业的热情。上午9时30分,红路馨居同心广场及公路两旁人声鼎沸,2000余名务工人员带着行李有序排队,等待42辆大巴车载着他们奔赴上海、常州、苏州、福州、广州等地,开启新一年的奋斗。
欢送仪式结束后,外出务工人员排队有序上车,他们有说有笑,带着家乡的特产、亲人的嘱托,怀揣着梦想踏上新一年的务工之路。
今年45岁的陈国云在浙江一家印染厂务工,每月有5000元的收入。他说,今天外出务工,政府的一条龙服务全力解决了他们“出行难”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出门进车门,下车进厂门”,安全顺利返岗。
昭通至泰州,姐弟三人结伴而行
上午9时,张洪和父亲张亮华、姐夫伍燕平早已在红路馨居同心广场附近打包好要带走的行李。两麻袋腊肉、三个行李箱、一个手提包、两个手提袋……在父亲的提醒下,张洪又清点了一遍要带走的行李,焦急又期待地等着大巴车的安排情况。
这是张洪第5年外出务工,但却是第一次坐上政府组织的免费大巴车,这得源于父亲张亮华“灵通”的消息。腊月二十六那天,张亮华在社区群里看到免费乘坐大巴车报名登记的消息后,便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儿子和女儿。张洪和姐姐、姐夫到社区报名后感叹,“真是雪中送炭啊,一直还在为买节后返程车票发愁呢。”“这下好了,可以安心过年啦!”“我们3个人能省下1500元,真好!”
“前几年,要么坐火车返乡,要么开私家车回去,或者就在外地过年。”张洪说,这几年一直在江苏省泰州市务工,干过外卖员,做过工地苦力活,现在是一名线上销售员,销售的产品主要是眼科设备,每月收入6000元左右。
在外有12年打拼经历的伍燕平,看上去更沉稳些,与人沟通更是游刃有余。伍燕平在江苏泰州一家重工机械企业做销售员,多年的销售经验让这位昭通人在泰州找到了赚钱的门路,每月几乎都能赚八九千元。企业部门负责人对他也很不错,“有一年春节,经理给我报销了往返的车费,有几千元呢;有一年过年,我没有买到回家的车票,经理直接让我开着公司的车回家,那年我在昭通还谈成了一笔订单……”说起在外务工的经历,伍燕平的脸上洋溢着小有成就的笑容。这一次,他将带着妻子和张洪到那个让他赚大钱的地方,去创造他们的新生活。
一年又一年的辛苦打拼,为的当然是赚钱养家。“浙江这边的薪资待遇比老家高很多。”张洪5年前第一次来到浙江,就决心要留在这里务工。他打算今年多存些钱,年底回家把媳妇娶了,“如果她愿意,我想带她来浙江工作。”张洪笑着说。
张洪认为,在大城市不光能挣到钱,还能学到新东西,增长见识。比如工作之余,张洪还在泰州考了驾照。“在老家,一辈子只能干农活,我必须出去闯一闯。”
昭通至宁波,三口之家一路向东
对于东部地区,很多昭通籍劳动者都像张洪一样,对它充满希望,无限向往。不少人还拖家带口一起去那里务工,队伍中颇受瞩目的杨敬一家三口就是一个例子。
人群中,杨敬背着2岁的孩子安静地在人行道转角处来回踱步,哄睡孩子之际靠运动取暖。戴着毛线帽和口罩的她,时不时望向丈夫尹付寻找车辆的方向。脚下两三个小包和别人几大箱的行李形成鲜明对比,“都是些孩子的东西,到那边安顿下来再购置物品,何况现在快递方便,若想吃老家的腊肉了,请老人快递过去就好了。”杨敬解释着自己简单的行李。
“我们早上6点多就起床准备,9点从旧圃过来的。从我舅舅口中得知政府组织免费大巴车的消息后,便第一时间报了名。节省下来的1000元,应该够我们在那边一两个月的房租吧!”
今年26岁的杨敬是第一次出远门,虽然对大城市充满了无限憧憬,但也对即将遇到的困难做好了心理准备。毕业于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中专学历)的杨敬,一直在昭阳区的一家医院里当护士,并与医院的后勤人员尹付相恋。两人于2023年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为了更好地经营自己的小家,尹付外出务工赚钱。经亲戚介绍,尹付进了宁波的一家电子厂,每月收入七八千元,年底赚了5万元带回家。
今年,孩子2岁了,尹付决定带着妻儿一起奔赴大城市。务工者常常面临工作与家庭难以平衡的困境,许多务工者为了谋生不得不远离家乡,将年幼的孩子留给老人照顾,自己则在异地他乡打拼。而像尹付这种带着妻儿一起外出闯一闯更是反映了务工者内心深处的无奈和心酸。
“我想带着妻儿一起出去闯一闯。希望我们能在宁波找到赚钱的机会,打拼几年,积累一定财富后回到昭通,让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尹付充满激情地描述着在外地的规划。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务工人员陆续返岗复工,免费“点对点”专列、返岗复工包机等让他们返岗更顺畅;职业技能培训、“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的同步推进,更好地保障劳动者权益……昭通作为劳务输出大市,始终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群众生活的基本前提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昭通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对接,做好一线用工“红娘”,摸清劳务人员底数,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寻找用工企业,并向劳务人员进行推介,有序安全引导群众外出务工,帮助务工人员开启新一年增收的新征程。
自202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昭通市共组织开展现场招聘活动448场次,推送就业岗位43.06万个,达成就业协议4.27万份;开展“局长直播带岗”活动37场,累计入场观看人数达55.13万人次,推荐就业岗位13.13万个。截至2月7日,全市61.25万名外出务工春节返乡劳动力已转移就业44.68万人(其中省外33.75万人、县外省内8.95万人、县内1.98万人),其中点对点输出6.0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