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文苑丨颂歌一曲献扎西 ——评宋思明的组歌《扎西颂歌》

 2025-02-20 19:38  来源:昭通新闻网

最近,在网络上听到由昭通威信籍诗人宋思明作词、著名作曲家杨嘉义作曲的革命历史题材组歌《扎西颂歌》。那激情澎湃、诗意盎然的歌词和雄浑优美的旋律,把我带到了有“鸡鸣三省”之称的威信扎西那个神奇的地方,让我回到90年前初春时节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这组歌词,是作者献给遵义会议、扎西会议90周年的深情礼物,是诗人用组歌形式讲好扎西红色故事、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优秀作品。组歌经著名歌唱家尹伟、舒莉萍、何佳演唱,在威信各大媒体发布,受到广泛好评。在此,本文就组歌《扎西颂歌》的歌词艺术谈谈个人的粗浅感受。

1935年1月,中央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清算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但由于战事紧急,遵义会议的许多重要事项还没有完全落实。会后,中央红军一渡赤水,于1935年2月4日西行来到了云贵川三省交界之地——威信县扎西镇,这个被称为“鸡鸣三省”的神奇地方。2月5日至10日,中央政治局先后在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召开会议,统称“扎西会议”。遵义会议的决议在扎西会议上得以进一步贯彻。一个装有中央大印和重要文件的箱子,由博古交给张闻天,实现了领导权的交接。会议明确了毛泽东协助周恩来进行军事指挥,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权。从此,中国革命迎来了新的起点,不断走向胜利,犹如鸡鸣一声三省应,革命洪流滚滚向前不可挡。2020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指出,“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扎西会议作出的最新、最高、最权威的政治定位,也是对我们文艺工作者深情的召唤——要用艺术的形式讲好扎西会议故事。

宋思明是在故乡威信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作家、诗人。他对故乡威信怀有深厚的感情,为故乡的红色历史感到骄傲。在他的诗词中,他不断为故乡歌唱,为故乡的人民抒情,为红色大地上的巨变抒写。在遵义会议和扎西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他萌生了献上一组颂歌的想法,希望用歌声唱响“鸡鸣三省”大地,以此表达一名赤子的深情厚意。

这组《扎西颂歌》由《扎西放歌》《不会忘记你》《花房子的红曙光》《赤水情》《庄子上的春天》5个乐章组成。作为歌词,它们是5首以扎西会议为主题的红色颂歌。这几首歌曲思接千载、走笔万里、内容丰富、诗情焕发、意界雄奇。

开篇的《扎西放歌》,高屋建瓴、豪情奔放,立意于扎西会议的重大主题,抒写了扎西会议在党史军史上的深远意义。第一节:“金灿灿的太阳/升起在东方/金色的霞光照耀在两合岩上/像那明珠一样闪光/这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胜利的旗帜从此高高飘扬/红色扎西啊/怎不叫人心驰神往”。歌词中,“金灿灿的太阳”“金色的霞光”“明珠”“胜利的旗帜”等意象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第二节同样以“太阳”“曙光”暗喻扎西会议,最后一句“毛主席开始掌舵的地方/胜利的航船从此驶向远方”进一步点明了遵义会议、扎西会议的重要意义。

第二首《不会忘记你》是一首怀念扎西红军烈士、歌颂伟大长征精神的深情颂歌。中央红军来到威信扎西,一路遭遇国民党军队和民团的追剿,经历了血与火的战斗。红军走后成立的游击队,在艰难的环境下坚持斗争,不少先烈的热血染红了这片土地。虽然当年战斗的“硝烟已经散去”,冲杀的“呐喊早已沉寂”,但作为从这里走出去的诗人,怎能忘记革命先辈用青春和热血为新中国奠基的壮举?于是,诗人含泪写下了《不会忘记你》。诗人用典型化的手法,塑造了一名烈士形象,展现了他永不磨灭的功勋:“你身躯倒下的影子/在乌蒙山永不磨灭/你生命创造的故事/在赤水河流淌千里万里”。作者用抒情和叙事相结合的手法,把烈士的“你”和诗人的“我”联系起来,把昨天“你”的壮烈故事和今天我们的伟大事业联系起来:“你高举红旗走过的这个地方/布谷鸟总会报道早春的消息/你鲜血染红的这片土地/映山红花开满山野/不会忘记你……/我们走在春光里/深深怀念你……把红色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写得亲切、朴实、自然。这就是歌词里感人的扎西故事。

第三首《花房子的红曙光》,抒写的是中央政治局在水田寨花房子召开会议后,领导权发生变更,如一抹红色的曙光,照耀了长征胜利的征途。诗人激情洋溢:“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花房子的红曙光/听见雄鸡鸣唱,仿佛是当年的军号响”。在胜利的征途上,红军二渡、三渡、四渡赤水,直逼贵阳,调出滇军,巧渡金沙,“冲破围追堵截/走在长征路上……红曙光/红旗扬/指引着航向/中国梦的巨轮驶向远方/驶向远方”。扎西会议照亮了长征胜利的征途,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首《赤水情》,立意于寻找赤水河的源头。这个源头不是自然地理的源头,而是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召开扎西会议后,又二渡、三渡、四渡赤水,不断走向胜利的“源头”,以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所创造的新的人间奇迹的“源头”。诗人怀着真挚的感情反复吟唱:“赤水河啊赤水河/你的源头在哪里?”然后一一作出回应:“在那红色的故事里”“在赤水儿女的梦境里”“在赤水儿女的心坎里”,巧妙地把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创造的新的人间奇迹联系起来。扎西会议召开后,一条象征胜利的红线诠释着这个“源头”,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这一深刻的主题提升了组歌《扎西颂歌》的思想境界。

第五首《庄子上的春天》,诗人以大河滩庄子上春天的美丽景象,象征新时代革命老区的新气象。春天来了,“春雷唤醒了小鸟/春风吹绿了小草/春雨滋润了禾苗……”春潮涌动人欢笑,一年春来早,未来更美好,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作品以欢快的节奏,生动地展现了革命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

组歌《扎西颂歌》描绘了伟大长征的壮阔图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力量。同时,该组歌也形象地呈现了革命老区人民在党的引领下,意气风发、奋力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与火热场景。

宋思明为遵义会议、扎西会议90周年创作的《扎西颂歌》,是一组将宏大深厚的思想与富有感染力的歌词艺术相结合的作品。其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诗人把对故乡的爱以及对党和人民的爱融为一体,抒真情,写真爱,融情于词,情动于衷,激情与深情交融,时而豪情奔放,时而如诉如泣,直抵我们的灵魂,引发共鸣。同时,在创作这组歌词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诗歌创作中的暗喻、象征、通感等艺术手法,并注重诗语的简洁明快、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鲜明和意境的优美,这些艺术特色不仅让歌词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更使红色题材歌词的教育鼓舞作用得以充分展现。


作者:张永权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