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扎西会议在四渡赤水中的作用

 2025-02-19 12:59  来源:昭通新闻网

扎西会议和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的重大事件,毛泽东一生记忆犹新:“在云南,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2月,只有四渡赤水才是我一生的得意之笔。”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毛泽东军事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计划消灭土城之敌后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建川西根据地。1935年2月5日傍晚,中央红军军委纵队进驻云南扎西(今威信县)地域水田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水田寨花房子讨论了常委分工,决定以张闻天(洛甫)代替博古(秦邦宪)在党中央负总的责任,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博古改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张闻天的任职保证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核心领导地位。会议还研究了中央红军目前的行动方针,讨论了中央苏区的战略及组织问题,决定:中央红军在渡江不可能时,“应即决心留川、滇边境进行战斗与创造新苏区。”并电告项英转中央分局:“分局应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区分会,以项英、陈毅、贺昌及其他二人组织之,项为主席。”

此时,国民党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将北渡长江,将湘、黔、滇各路敌军重新编组,把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周浑元和黔军王家烈、川军潘文华部统归龙云指挥,企图对中央红军进行南北夹击,把中央红军消灭在川滇边境。

几十万敌军大举向中央红军扑来之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接着在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召开政治局会议。

2月6日至8日,大河滩庄子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首先总结了土城战役失败的经验教训,接着根据敌情变化,讨论了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和作战任务,考虑到原渡江计划已不可能实现,便决定“我野战军应以川滇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指出目前作战任务是要迅速脱离四川追敌向滇境镇雄集中,进行与滇敌作战的一切准备,并争取在该集结地域的休息和缩编。“提出了红一方面军要发扬猛打猛冲猛追的作风,求得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讨论通过了张闻天受遵义会议指定起草的《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会议还决定由毛泽东、张闻天、陈云到中央红军中传达《决议》精神。

2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扎西镇江西会馆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根据敌情变化和严峻的形势,特别是根据毛泽东的主旨发言,作出“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以大规模的运动战消灭敌人的战略方针,决定对中央红军进行精简、缩编、轻装、扩红,发布各军团缩编的命令。抽调红三军团六师政委徐策、红八军团民运部长戴元怀、干部团上干队政委余泽鸿和夏才曦等400余名干部战士留下来组建中共川南特委和成立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川滇黔边区负责掩护伤病员、开展武装斗争、创建新苏区革命根据地以及配合红军转移。对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红二、红六军团的战略调整和组织领导作出指示。

二渡赤水,回兵黔北,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全面贯彻

为贯彻扎西会议精神,掩护红军主力二渡赤水、回兵黔北,红五军团主力和红九军团一部向驻守在镇雄大湾子后山老场坳口的滇军第5旅第9团的一个营发动突然进攻,佯攻滇军,迷惑滇敌。红军奋力冲杀,迅速攻占了左侧高地。滇军旅长鲁道源立即派部前来增援,一部从西侧增援正面战场,一部从东面迂回,企图断红军退路。红军经过半小时激战,便按原路撤回,在距老场坳口约3公里的水牛山一带与滇军对峙。滇军怕中红军诱敌计,不敢追击,只在老场坳口两侧加固工事,以防红军大举进攻。红军除留一部继续监视敌人外,主力连夜返回,尾随主力红军前进。鲁道源未敢妄动,仍固守大湾子防线。

当中央红军东进两天后,蒋介石的中央军及川、滇军仍不知红军去向,蒋介石令中央军薛岳部迅速西进,并致电龙云,要滇军于云南牛街、盐津一线堵截,协同川军将中央红军消灭于横江以东。

在敌人扑朔迷离之际,2月14日,中央红军全部离开云南威信县境,进入四川南部。此时,龙云以为中央红军“尚在扎西”,急于围歼,多次电催滇军孙渡率第三纵队加紧“追剿”,直到4月下旬中央红军再次进入云南,龙云才急忙将滇军主力调回防守。

中央红军离开云南后,中革军委发布二渡赤水行动计划,明确二渡赤水以消灭黔军为主要的作战目标。2月16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专门发布《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详细解释了暂时放弃原定北渡长江,向川西北发展计划的原因,指出:“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从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接着以两路纵队向桐梓地区疾进。

中央红军回师黔北,出乎敌人意料,蒋介石、薛岳、刘湘、潘文华都判断红军要向东进军,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因而蒋介石中央军和川、滇、黔军又急忙调兵遣将围歼红军。

25日,中央红军集中主力与黔军激战,成功占领娄山关,并将黔军两个团全部击溃,小部消灭。之后,乘胜向遵义方向追击,于28日晨重占遵义城,突破黔军水师坝阵地,直插吴奇伟的指挥部,使王家烈和吴奇伟仓皇逃跑。中央红军在5天之内,奇袭娄山关,再占遵城,击溃和歼灭敌人2个师又8个团,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打的最大的一次胜仗,也是毛泽东在扎西会议上明确为负责军事指挥后打的第一次大胜仗,极大地鼓舞了中央红军的士气。

三渡赤水,突破合围,毛泽东地位得到巩固

为适应瞬息万变的敌对形势、克服决策迟缓的问题,3月4日,中革军委成立前敌司令部,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政治委员。3月10日,中央政治局根据林彪、聂荣臻的建议,召开扩大会议,讨论是否进攻国民党军一个师驻守的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大多数人举手同意进攻,但毛泽东洞悉到这很可能会掉入蒋介石精心设下的圈套,于是他坚决反对这一行动计划,并以“辞去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力争,但无济于事。晚上,他提着马灯到周恩来住处说服了周恩来。在毛泽东的努力和坚持下,第二天清晨,再次开会讨论,决定放弃进攻打鼓新场,结果证明毛泽东的判断是正确的。

打鼓新场之争使毛泽东强烈意识到,指挥作战不能实行绝对民主。根据他的建议,3月11日至12日在贵州召开了苟坝会议,主要讨论毛泽东关于成立“三人团”负责指挥军事的提议。会议认为,军事行动需要集中指挥,经常由中央直接开会讨论军事行动确实于指挥不利。决定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3人组成的新“三人团”,周恩来任团长,“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行动。此时,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欲盘踞遵义西南地区”,认为这是歼灭红军的好时机,于是他调整部署,令吴奇伟、周浑元、孙渡、郭勋祺纵队在遵义、鸭溪一线对红军分进合击,企图将红军歼灭于遵义地区。

毛泽东缜密分析后,识破了蒋介石的阴谋,决定实施三渡赤水。中革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作出放弃在黔北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在敌人的包围圈即将形成之际,中央红军迅速跳出包围圈,巧妙与敌周旋,再次挥师西进,于3月16日至17日在茅台及其附近第三次渡过赤水河。

四渡赤水,迷惑敌人,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中央红军三渡赤水后,在赤水河西岸隐蔽休整3日,红军体力得到恢复,给养得到一定补充。中共中央和红军总政治部下达了《关于我再西进不利,决东渡的指示》,提出因敌军“可能防堵,我再西进不利,决东渡”赤水河,折返贵州。

为保证东渡赤水的成功,毛泽东布局中央红军频繁派出小股部队佯装主力,在长江南岸的古蔺、叙永一带四处出击,打着主力部队的旗号,到处张贴标语、设置营地,制造出大规模驻军的假象,以迷惑蒋介石。蒋介石认定中央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下令各部向古蔺地区追击,调集重兵围堵,誓将红军堵死围歼。

毛泽东敏锐洞察到敌军部署的破绽,悄然启动了四渡赤水的伟大战略行动。3月21日晚至22日,中央红军各主力部队依次有序地蹚过二郎滩、太平渡、九溪口等渡口,成功地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次踏入贵州境内。

由于中央红军隐蔽集结在古蔺东和东南地区,敌军认为红军要向西进军,没有料到红军还会折向东进。红军渡过赤水河后,分数路向东从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和周浑元两纵队右侧插过去。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进攻遵义城了,在重新部署防堵的同时,他亲自从重庆飞到贵阳,就近督战,打算先在后方布置数道封锁线,引诱红军深入后再决战,企图伺机包围和消灭红军。

毛泽东觉察到蒋介石的阴谋后,中革军委指示红九军团“应即移苟坝西之马鬃岭,为九军团暂时活动枢纽,并于28日晨起分两部,一向长干山,一向枫香坝,伪装主力活动,特别要注意自己侧卫警戒与封锁消息。”同日,朱德再次电告红九军团,要红九军团“在马鬃岭西北路上摆露天标语,路侧放烟火扮炊烟,散消息,伪装我军主力将在此地区诱敌向北出击而消灭之的模样,以便我主力借此秘密迅速向南转移。”根据毛泽东的布局,红九军团在马鬃岭一带大量修筑工事,摆出要与敌军决战的架势,在要道口添设烟灶,山头上遍插红旗,向当地村寨里老百姓宣传“红军要在这里打大仗,同蒋介石的中央军决战”等等。同时,红军总部暂时中止一切联络,红九军团电台以“红星”(中央纵队)、“南昌”(红一军团)等各种代号频繁发报。红九军团诱敌深入,钳制了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吴奇伟纵队,使敌军误以为红军主力要前往赤水河,蒋介石紧急抽调中央军、川军、滇军共约6个师防堵。红军主力冒着狂风暴雨南移,迅速渡过乌江,进抵息烽,跳出了敌军的合击圈,将蒋介石的50万重兵甩在赤水河一带。随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引下,兵临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完成了党中央预定的同红四方面军会合的目标。

扎西会议在四渡赤水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四渡赤水的胜利奠定了思想、政治、组织、军事基础。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敌变我变、机动灵活的战略方针。经过扎西缩编精简、轻装上阵、充实连队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中央红军的机动性和战斗力。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引下,出其不意地二渡、三渡、四渡赤水,以大规模运动战迷惑敌人,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掌握了战场主动权,突破了敌人布下的重重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是毛泽东“用兵真如神”的真实写照,充分显示出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杰出的战略决策能力,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通讯员:孙世娟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王朝飞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王朝飞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