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绥江:林区、园区、库区“三个经济”焕发新活力

 2025-02-19 12:30  来源:昭通新闻网

早春二月,阳光洒下温柔的金缕,为绥江大地披上了一层充满希望的薄纱。走进板栗镇罗坪村的深山密林,连绵起伏的方竹林恰似一片翠绿的海洋,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奏响一曲发展的生态乐章。

镜头转向会仪镇和平产业园区,塔吊挥动着长臂,机器轰鸣运转,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处处涌动着奋进的力量。工人们各司其职,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金沙江畔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湛蓝色的天空下,江水波光粼粼,岸边绿树成荫,游客们漫步其间,或拍照留念,或惬意闲聊,尽情享受春日的美好。

在这盎然的春光里,绥江县委第十四届八次全会、县两会相继召开,吹响了新一年的发展号角。林区、园区、库区“三个经济”,紧紧跟随春天的脚步蓬勃发展,焕发出无限活力,共同绘就绥江经济腾飞、社会繁荣的壮美画卷。

林区经济量值齐升

人勤春来早,李子管护忙。在新滩镇天宝山漫山遍野的李子林里,春芽已依稀可见。正值春管关键期,果农们忙着除草、施肥、防虫、修枝,期盼着夏季的丰收。“如今,鲢鱼村家家户户都在种‘半边红’李子,全村的李子种植面积约6800亩,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山坡上,打算再发展200亩,达到7000亩左右的规模。”据鲢鱼村党总支副书记许伟介绍,2024年,鲢鱼村李子总产量达7000吨,产值接近5000万元。2024年,政府筹措资金建成10公里长的山地果园单轨运输系统,实现了旱浇池全覆盖,添置了水肥一体化设施,常态化开展标准化种植农技培训,促进“半边红”李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绥江县“半边红”李子种植面积达10万亩,形成以南岸真武山、新滩天宝山、会仪方家村3个万亩基地为核心,辐射沿金沙江河谷地带的李树长廊,覆盖20个行政村,种植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70%。2024年,实现产量8.3万吨,产值5.4亿元。“半边红”李子已成为绥江农户的支柱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幸福果实。

近年来,绥江县委、县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集中打造林木、林果、林药、林菜和林游等产品,推动林区经济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切实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促进生态增绿、林业增效和群众增收。2025年,全县计划新植林木1000亩以上,抚育管护林木1.5万亩,产出木材8000立方米以上。实施林果科技赋能增值工程,推动“半边红”李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猕猴桃和枇杷等特色林果附加值,推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覆盖率达到75%以上。

在绥江海拔1000米的深山里,60万亩竹林郁郁葱葱。2024年,绥江县重点打好“竹笋牌”,建成林区公路115公里以及良姜村、三渡村2个竹笋初加工厂,实现竹笋产量2.8万吨、竹材5万吨,产值3亿元。中药材产业也在蓬勃发展,2024年,全县新植瓜蒌1200亩、天麻1200亩、黄精3000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突破2万亩。

随着林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全县生态效益也持续凸显。绥江县依托生态优势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在罗汉坪,游客探寻森林秘境;在水团岩,游客打卡梦里水乡;在林家坝,游客尽享亲水之乐……目前,“峰顶山—天宝山—夫人坝—真武山—林家坝”和“石板溪—大团岩—罗汉坪”2条森林生态旅游线路已初步形成,预计到2026年,将基本构建起全域生态旅游新格局,届时,森林生态旅游经济综合产值有望达到7亿元。

园区经济攻坚突破

新春新气象。在会仪镇和平片区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处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工人们浇筑护坡、搭建厂房,推土机隆隆作响,渣土车来回穿梭。随着复工复产“集结号”的吹响,规划面积达483.7亩的和平产业园区西片区轮廓已清晰可见。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绥江县产业集聚区和平片区建设项目是绥江县聚焦绿色建材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重点项目。项目规划在会仪镇和平村打造一个集石材设计研发、加工制造、产品展销于一体的绿色建材智慧产业园区。项目总用地面积52.61万平方米,规划建设45幢厂房,共17.41万平方米,配套用房2.68万平方米,停车位606个,同步配套建设水厂、污水处理厂及相应的雨(污)水管网、供电设施、道路系统、垃圾清运系统等。其中一期工程主要分布在和平西片区,规划建设26幢厂房、2幢孵化中心和其他用房。

“目前,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已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我们力争到今年10月交付8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企业入驻后,该项目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绥江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方同恩满怀信心地说道。

近年来,绥江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深入实施“产业富县”战略,锚定“一园两片”总体空间布局,不断推进工业园区与水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融合发展。全县围绕“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的发展思路,着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完善产业结构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新型工业体系,不断推动园区经济发展壮大和提质增效。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绥江县坚持矿产资源适度开发、规范开采和全产业链发展理念,大力打造绿色建材产业。精准划定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积极推进黑竹林玄武岩、蔡家山黑砂岩、岩山溪玄武岩矿权出让工作,全面推动矿山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中云玄武岩产业园建设,倾力打造以玄武岩矿物肥生产为主、骨料加工为辅的产业体系建设,力争到今年底,全县玄武岩骨料和矿物肥产值分别达到1亿元以上。加快建设和平片区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力争年内新增5家以上企业入驻。适时启动硅酸钙板、钙基等绿色建材项目,积极支持山江建材、东方雨虹和永固水泥等现有企业发展壮大。到今年底,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达到8家以上,能源外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亿元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亿元的既定目标。全力推进中坝、板栗和岔堰沟3个煤矿采矿证延续和技改证照办理等工作,改造升级绥江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实施中坝煤矿技改,以及板栗煤矿和岔堰沟煤矿“一矿一井”资源整合建设,力争到2026年,全县煤炭产量突破70万吨,实现产值7亿元以上。

竹子和李子是绥江县两大特色农业产业,眼下,绥江正培育壮大园区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一体化推进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在巩固壮大竹笋精深加工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以李子、猕猴桃为原料的果品加工业,积极开发竹纤维、竹炭和竹家具等“以竹代塑”产品,加快培育集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和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系。预计到2026年,竹子和李子2个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将分别达到80%和30%,精深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打造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发展方向,绥江加大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建好建强专业招商团队,分产业链制定并落实招商计划,精准编制招商“路线图”,每年策划包装10个以上园区招商和产业链招商项目,全力全速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统筹用好用活东西部协作和央企定点帮扶等渠道,探索建立市场化招商奖励机制,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全链招商和委托招商等形式多样的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和税源型企业。

库区经济彰显活力

周末的清晨,薄雾还在山间萦绕,金沙江南岸的林家坝游客接待中心早已灯火通明,厨师们忙着为即将到来的游客准备食材。“去年我们引进了‘金江号子’和‘打铁花’2项省级非遗项目,丰富了旅游业态,起到了很好的引流效果。”乡村CEO徐鹏飞表示,近年来,林家坝美丽村庄不断植入文化元素,更新业态,提升村庄假日旅游的内涵和品质。

夜幕降临,村庄成了欢乐的海洋。啤酒音乐节、龙虾啤酒节等活动在这里举行,村庄人头攒动,灯光与音乐律动,烤串与啤酒碰撞,激情与浪漫交织,游客们尽享美好时光。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村里免费提供露天KTV和桌球服务,开展漆扇制作活动,推出免费认领共享农场项目。柴火鸡、烤全羊、土火锅、农家菜,还有现磨咖啡,每一样美食都深深地撩拨着游客的味蕾,林家坝很快成为人们假日休闲的好去处。2024年,林家坝累计接待游客8万人次。随着昔日的贫困村蝶变成度假村,曾经的“种地人”也蜕变为“旅游人”。村民们参与“金江号子”和“打铁花”表演,获得演出收入。普通村民也纷纷加入服务行列,成为服务员、安全引导员、停车管理员、游乐场管理员、勤杂工等。还有的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或者售卖土特产、特色小吃,依靠红火的乡村旅游,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林家坝实现旅游收入160万元,64户常住村民户均增收1.5万元。

“我们打算把这片得天独厚的水域利用起来,计划投放2艘游船,开展游长江东转的水面观光服务,同时实施亲水竹筏项目,充分满足广大游客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对于新一年的工作,乡村CEO徐鹏飞信心满满。

林家坝火热的乡村旅游,正是绥江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做活库区经济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绥江全力做好“水下、水面和水岸”三篇文章,打造“金沙江畔·美丽绥江”城市品牌,充分发挥向家坝水电站库区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度开发水下资源、充分利用水面空间、补齐建强水岸配套,加快实现库区水运物流便捷、赛事活动丰富、旅游业态完善的目标,使库区真正成为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增长点,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活力。

113公里碧波长湖穿境而过,湖里蕴含着宝贵的财富。绥江县秉持有序开发利用湖底矿产资源理念,全力做好“水下”篇章,通过加大珍稀特有鱼类县级自然保护区巡查管理力度,严格落实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要求,积极开展胭脂鱼和圆口铜鱼等珍贵濒危鱼类保护繁殖研究工作,倾力打造金沙江土著鱼类原良种场。预计到2026年,绥江县将完成增殖放流经济物种150万尾、珍贵濒危物种4.5万尾,年产土著鱼苗200万尾以上。

云南山江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金沙江河道清淤和利用清淤废料进行深加工处理的建材企业,生产基建辅材、烘干砂、砂浆等3大系列数十种绿色建材。走进厂区,机声轰鸣,车辆穿梭,砂石原料在全封闭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里经过破碎、研磨、水洗、筛分等程序,被分选成桥梁砂、机制砂和碎石。随后,叉车将这些成品吊装上船,它们便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宜宾、重庆等地。

近年来,绥江县科学开发利用河道砂石资源,持续抓好河砂建材产品研发创新和精深加工,加快延伸砂石产业服务链,力争2025年完成烘干砂、桥梁砂等特种建材产品80万吨以上,2026年干混砂浆和中砂加工生产项目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产值达到2.5亿元,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水面”文章也正在被奋力书写。近年来,绥江县全面推进港口经济发展,丰富水上游乐业态,打造水上赛事基地,加大库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以绥江港会仪作业区为中心的综合性港口,积极开展绥江港中城作业区前期工作,启动金沙江航道设施建设项目,确保金沙江高等级航道绥江养护基地按时投入运营,实现航运货物吞吐量200万吨以上的规划目标。招引落地的安而可船舶“总部”经济的牵引作用逐渐显现,筱峯船业造船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滇东北新能源船舶制造维修基地初具雏形,新滩农产品物流园区和猫猫林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通过主动与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力争到2026年,全县物流及配套服务业产值达1亿元以上,货物运输吞吐量达到500万吨以上。

依托高峡平湖的区位资源优势,绥江全力打造“水上运动天堂”品牌,金沙水上乐园成功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即将开通对接周边县(市)区跨区域水上观光旅游线路。紧扣“赛事、训练、体验和观光”主题,金沙水上乐园常态化开展皮划艇、游泳和特技滑水等活动,打造中国西部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培训基地和赛事基地。

在“水岸”文章中,绥江全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构筑湖滨消费聚集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按照“城区即景区”理念,在县城和集镇重要节点规划建设一批水体景观和主题公园;推动千年渔村和马湖古城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团岩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主动与周边旅游市场构建融合发展机制,倾力打造金沙江高峡平湖精品旅游线路。在县城滨江景观带,人们或漫步休闲,或品尝美食,乐在其中。经过改造,滨江景观带已成为集美食、娱乐和购物等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依托丰富的“水岸”旅游资源,绥江全力争取省、市相关部门和上海市闵行区干部职工到绥江开展各类疗休养活动,多渠道引入全国知名人士打卡绥江,坚持常态化开展沙滩音乐晚会、云南民歌大家唱和“金江大舞台·我们一起来”等群众文艺活动。用好用活南岸镇马湖古城复建文物,高质量举办金江文化、马湖文化和移民文化等传统文化展演活动,高标准开展美食节、李花节、桃花节、樱花节、采摘节和花山节等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促进全县农文旅融合发展。

展望未来,绥江将继续以“三个经济”为强劲动力,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不断书写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精彩篇章,向着更加繁荣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让绥江的这片土地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通讯员: 罗 洪 殷建科 文/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何田田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何田田
标签 >> 绥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