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大关:以竹为媒 谱写特色产业新篇章

 2025-02-17 17:42  来源:昭通新闻网

初春的大关,满目翠竹摇曳,百万亩筇竹海绿浪翻腾。十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大关县牢记嘱托,将筇竹产业定位为“一县一业”支柱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全链延伸、品牌塑造,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科技赋能,变资源优势为主导产业

大关县地处乌蒙山区,气候温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筇竹生长。作为中国筇竹的主要分布区域,大关坐拥20.83万亩原生筇竹林,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大关筇竹,笋材兼优。筇竹笋以“高钙、高蛋白、高纤维,富硒、富钾、富含维C,低糖、低脂”的独特品质著称,被誉为“笋中之冠、蔬中珍品”;其竹秆韧性卓越、硬度超强,竹节鼓凸别致 ,兼具文化、观赏与工艺价值,享有“竹中之王”的美誉。

大关县委、县政府精准把握资源优势,大力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动西南林业大学董文渊教授团队扎根大关30余年的筇竹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目前,全县筇竹、方竹等种植面积达116.83万亩,其中筇竹种植面积102万亩,竹笋年产量5.2万吨,竹材年产量3.8亿根,17万群众从中受益。2024年,竹产业综合产值高达28亿元,“大关筇竹笋”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达15亿元。实现了从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的成功跨越。

全链延伸,一根竹的“七十二变”

在大关,一根竹子,正演绎着从竹笋到竹材、从食品到工艺品的精彩“七十二变”,推动竹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近年来,大关县积极布局竹产业,培育了19家笋材加工企业、21个涉竹集体组织、82个家庭农场及合作社,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融合笋材加工与竹旅发展的产业格局。

竹笋加工从小作坊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从粗加工的清水笋到精深加工的开袋即食、清水笋、火锅片等竹笋产品;竹材也从无人问津的“烧火棍”变身为自带“中式美学”的精美竹家具和工艺品。

云南鑫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小作坊发展起来的竹笋加工企业,现在有40余名工人。随着竹笋收购季临近,公司正在抓紧生产,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着将竹笋进行分拣、蒸煮、打包、装箱。公司负责人胡华芬感慨说:“我家从事竹笋加工已经20多年了,近年来大关大力发展筇竹产业,我们从最开始的年加工量只有几十吨到现在年加工量1000余吨,以前只有简单的粗加工和清水笋,现在除了清水笋之外,还有其他10多个竹笋产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出口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

在大关长韵竹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展厅,桌子、椅子、凳子、书架、茶台、屏风、拐杖等一件件用筇竹制作的精美家具和工艺品,琳琅满目。经过“筇竹工匠”的精心打磨,一根根筇竹从大山走到城市,身价高涨。公司董事长欧贤琴介绍:“随着大关县筇竹产业的蓬勃发展,竹材加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2019年只有五个人的合作社而今,已发展成拥有两个加工厂、119名固定工人的企业。每年消耗竹材100万余根,研发产品200多种。凭借筇竹的优良品质和精湛工艺,产品畅销国内外,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目前,大关县涉竹经营主体超过100家,竹笋竹材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不仅提升了竹产业的附加值,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精心管护下的筇竹林,每亩年收入可达5000—10000元,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以竹为翼,激活大关特色产业矩阵

十年来,大关县坚持错位发展、以特制胜,通过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实体强产业的战略举措,构建起高原特色农业、绿色硅铝、现代服务业“三个百亿元级”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域培育“名、特、优、新”农特产品,将筇竹、中药材、薄皮糯玉米列为重点发展的“三大特产”。“筇竹+黄柏”套种模式持续优化,黄柏、大黄、党参、当归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0万亩,综合产值高达3亿元。1.4万亩薄皮糯玉米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实现产值5000万元以上。

全力构建“硅、铝、气、电”联动发展格局,积极推动企业稳产扩产。目前,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全省“零的跨越”,产业园区入园企业增加至22家,工业总产值达11.27亿元。

全面推动“农、文、体、旅”融合发展。“100万名游客过夜游”工程成效显著,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1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56亿元。

据大关县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书权介绍,未来大关县将重点围绕100万亩竹基地的提质增效、竹笋的精深加工、竹材的创新利用以及竹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发力,力争在十年内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的目标。

十年奋进路,大关县以竹为媒,书写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画卷。如今,在新时代的春潮涌动下,漫山遍野的筇竹正拔节生长,预示着大关县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讯员:杨全伟 文/图

校对:胡远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王朝飞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王朝飞
标签 >> 特色产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