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2-14 22:37弘扬民主、发挥作用,凝聚共识、促进发展。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一年来,市政协及其常委会团结带领全体委员、机关干部和各参加单位聚焦“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关切”,集思广益谋良策, 同心协力促发展,奋力书写了与时代发展“合拍”、 与党政工作“同频”、 与人民需求“共振”的履职新篇章。
一年来,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商议政作用更加有效。药山之巅、金江之畔,调研、督查、视察,政协委员的身影活跃在各行各业,足迹遍布城镇乡村,谋大事、解难事、办实事。聚焦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围绕“发挥矿产资源优势,推动昭通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机制体制,推进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召开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紧扣党政重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召开“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助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等9次专题协商会;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围绕“河长制林长制工作落实”等专题,深入开展协商式监督,形成监督性视察报告10篇,在助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贡献了政协力量。积极参与省市县三级政协协同联动调研协商,形成《关于推进昭通历史文化保护的协商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
一年来,市政协坚守为民初心使命,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有为。围绕“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开展视察,提出5个方面14条意见,助力广大群众不断鼓起钱袋子,奔向富足好日子。围绕“养老服务”“儿童福利院建设运营”等民生问题开展协商活动,助推了“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托举起基层群众的“朝夕美好”。发动委员深入基层察民情、听民声、访民意,积极向市委报送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情民意信息36条,市委、市政府领导批转办理 32 条,贴心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发挥出以“民声”促“民生”的重要作用。努力为群众解决燃眉之急,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想办法、找出路,通过政协工作渠道为镇雄县“1·22”山体滑坡受灾群众捐赠价值669万元的物资,协调资金768万元,办民生实事43件,帮助民营企业协调贷款1.2亿元,协调企业提供就业岗位846个。
一年来,市政协抓实抓细常规工作,依章履职水平明显提升。鼓励委员积极撰写提案,共收集提案213件,立案212件,所有提案均完成办复,评出好提案27件。紧扣影响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为住昭省政协委员提供27件提案素材,为住滇全国政协委员推送10件提案素材,积极通过政协渠道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支持。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界别委员进行大会发言37人次,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提交提案88件,邀请委员参加政协重要调研视察活动126人次。
一年来,市政协探索创新履职载体,服务品牌打造更加响亮。积极探索打造集协商、监督、参与于一体的“昭你来协商”履职品牌,委员访谈、实地调研、群众参与等灵活多样的协商方式,使协商从会上“说”走向实地“看”、从现场“议”迈向群众“评”。带领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持续开展“千名委员走基层”系列活动,走基层9297人次,开展公益活动351场,捐款3343.6万元,办实事3881件。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指导各县(市、区)政协深入开展以“普法强基”“移风易俗”“绿美乡村”“扶弱济困”“富民强市”为主题的“院坝协商”活动265场。
一年来,市政协汇聚各方共识力量,统一战线作用更加凸显。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为引领,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25个,组织委员深入民族村寨、宗教场所开展政策解读87场,组织开展“双推”协商活动和“三个一”活动210场。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县级政协的沟通联系,编发《工作周报》21期,增进工作交流。组织办好“2024全球华商聚云南”华商侨领赴昭通商务考察活动,为46名华商侨领走进昭通开启合作搭建桥梁,推荐3个重点项目参加云南省“第二届滇商大会”,积极为昭通走出去、引进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动云贵川三省四市政协组织,推动赤水河、金沙江流域生态保护,实现天蓝水碧,并促进文化、经济领域交流互鉴,共绘区域协同发展蓝图。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忠华/文 昭通市政协供图
校对:沈艳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