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2-14 10:02冬日的阳光温暖舒适,省耕国学文化公园内很是热闹,树木花草掩映下的人行道上人来人往,沙滩边、草坪上孩子们在快乐地玩耍……公园里不时回荡着欢声笑语。
省耕公园秋韵。柴峻峰 摄
在房车营地,重庆游客陈小琼和丈夫正在泡茶喝,一大早他们就去逛了昭通古城,买了不少昭通特产。
他们坐在房车旁的休闲椅上,享受着冬日里难得的悠闲时光。陈小琼边泡茶边说:“昭通这座城市真的给了我们很多惊喜,古城的历史韵味让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这里蓝天白云,市民非常热情,很适合我们这种年龄的人旅居。”陈小琼的丈夫在一旁点头附和,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房车营地的环境非常好,周围绿树环绕,空气清新,让人流连忘返。
2025年春节期间,热闹的昭通古城。 莫娟 摄
近年来,昭通在实施绿美城市建设方面,以“增绿提质”为主线,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按照“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目标,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多措并举,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积极打造绿美城市。目前,昭通市建成城市公园83个、完整社区17个、城市生态廊道100公里,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38个。
乌蒙水乡。柴俊峰 摄
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昭通生活、工作、落户,乐业之城、“避暑秋城”悄然形成,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让昭通焕发出勃勃生机。昭通从2014年起连续入选“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50佳”。每年夏季,凉爽的气候吸引了众多高温地区的人们前来避暑。昭通围绕建设“避暑秋城”,坚持“天赐‘凉’机、‘昭’您避暑”,充分发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天然优势,全面丰富“休闲观光、避暑度假”的产品优势,不断完善“基础提升、服务提级”的后发优势,大力发展“夏日避暑经济”,用“21度”的清凉来引客,用“100度”的热情来迎客,用“360度”的服务来留客。昭通已成为许多旅游爱好者的避暑旅游目的地,每年到昭通避暑的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元宝山城市体育公园。
近年来,昭通中心城市以“3条生态河道”“10大城市公园”为主线,建设一批高品质住宅“样板”,不断满足群众“有居”更“优居”、“安居”更“宜居”的改善性住房和高品质住房需求。健全优质配套吸引,以最好资源支持教育、最强力度守护健康、最大投入繁荣文体,2023年新增学位5.3万个,建成昭通市传染病医院等3家医院,打造“书包上的城镇化”“家门口的好医院”“小区旁的生活圈”,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刷新城市形象。
冬日暖阳下,昭通古城行人熙熙攘攘,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陡街商贸繁荣,北正街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古韵悠扬,修缮完工的迟家大院、广东会馆、陕西会馆成为热门打卡地,位于云兴街的新春集市挂满了红红的灯笼,热闹的摊位、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选购。大家在享受传统佳节氛围的同时,也感受着昭通古城独特的文化韵味。
2024年以来,昭通聚焦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宜居、智慧,推进城市建设与更新改造,在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和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加强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维护好传统肌理、历史环境、街巷风貌和空间尺度,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2025年春节期间,昭通文化剧院特别为游客和市民在古城内献上一场场独具匠心的庭院剧《壹根扁担》。 莫娟 摄
昭通古城涅槃重生,古色古香的传统风貌与现代化设施水乳交融,焕发出勃勃生机。城中有景、景中有城,昭通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真切回应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近年来,昭通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围绕打造“苹果之城”“高原水城”“文化古城”“避暑秋城”目标,聚焦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全力打造高品质宜居之城,城市“颜值”不断刷新,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娟 姜跃武/文
图片来源于昭通市融媒体中心图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