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服务正暖。2月8日12时,载着2205名昭通籍外出务工人员的42辆大巴车从昭阳区红路安置区开出,从乌蒙大山到江南岭南,从崇山峻岭到江海之滨,大巴车载着务工人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驶出大山,奔向春天。
在交通高度发达的当下,务工人员通过各类交通工具抵达工作地点,并非难事。然而,返岗免费专列、大巴等安排,仍然传递出了不同的意义。这些举措不仅在经济层面上为务工人员节省了开支,还彰显了政府对外出务工人员的重视与关怀。这些措施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务工人员的前行之路。
背起行囊,奔向春天。采访中,外出务工人员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感谢政府组织的免费专车,让他们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苦,也节省了往返的路费。他们纷纷表示,会带着这份关怀与温暖,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低、见效快的产业。它逐渐成为培养农民、提升农民社会能力的渠道。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走出大山,走进工厂、走向城市。他们在城市挣到了钱,观念变了、眼界开了,脑子灵了、本事大了,创业的欲望和创业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安了家,走出了大山。不少农民工通过打工积累了资本,开创了自己的事业。特别是那些受过教育的年轻一代农民,未来他们将带着新知识和经验回归故土,返乡创业。
只有当群众能够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持续的收入,他们的生活才能得到保障,这是构建幸福家庭的重要基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发展,核心在于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外出务工群体,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必要的经济援助、持续的技能提升机会以及全面的就业援助服务。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支持,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就业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要抓好。期待地方政府能够继续加强服务对接,创新服务方式,为务工人员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和支持,共同答好就业这道“民生题”,以就业“春风”点亮万家灯火,让劳动者就业之路更宽阔、更光明,让企业用工更有保障,让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更加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