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2-11 11:27在盐津县豆沙镇长胜小学开展的防校园欺凌教育讲座结束后,一名小男孩飞一般地冲出教室,来到社工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脸上挂着笑容,递给社工一张纸条,并说道:“希望还能再相见。”看着小男孩转身飞奔回教室的背影,社工的眼眶湿润了,很欣慰。
小男孩叫一航(化名),就读于豆沙镇长胜小学,他成绩优异,近3年的成绩均为班级前三,平时比较独立且自尊心强,不喜欢谈论自己的母亲及家庭。2016年9月,一航的母亲与父亲离异。一航家中有4口人,其父每年外出西藏务工八九个月;爷爷71岁,患慢性病,视力四级残疾;奶奶68岁,5年前患乳腺肿瘤和面部鳞状细胞癌。爷爷奶奶年迈多病,无力喂养牲畜,虽有16亩竹子林,但因缺乏专人管理,产量不高。
一航虽然在学习方面比较优秀,但是在与同学相处、与家人相处的时候有许多不足。社工从学校老师那里了解到,一航在学校经常与同学打架。社工积极跟进,把一航的情况作为帮扶切入点,与一航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社工了解到,一航在家除了看书、看电视和用手机学习以外,也不跟爷爷奶奶交流和帮忙做家务,对奶奶带病照顾他显得理所应当……一航看到社工就紧张,交流的时候总是在逃避。
面对一航的逃避,社工投其所好,和一航谈论他喜欢的《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节目。当与社工聊及他未来想当金融分析师的目标时,不知不觉中,一航与社工分享了很多想法,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社工通过“自我暴露”“案例引入”方式对一航进行心理上的宽慰,让他明白,大人的抉择有他们的理由,当下的自己,要保持稳定的情绪。
一天,社工特意给一航的奶奶带去了一些营养品,让一航在旁边坐着,一航奶奶一边吃力地做饭,一边哽咽地吐露着心声。社工打电话给在外地的一航的爸爸,让他多抽空回家,带一航奶奶去看病。根据“童伴小屋”项目的个性化帮扶政策,社工给一航奶奶送上1000元帮扶资金,面对社工们暖心的话语,一航奶奶流下了感激的眼泪。言教不如身教,社工这种对待家人的方式,在一航的心里种下了关心家人的种子。
“孃孃,叔叔,你们来了。”当社工再次来到一航家时,他开心地站在门口迎接,主动帮助社工整理带去的蚊帐,接过专门为他挑选的《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如何与身边的人交流》《法律案例之青少年儿童权益维护》等书籍,和社工激动地分享在学校里开心的事情,看得出来,他情绪稳定了很多。他说,他爸爸回来带奶奶去看病,奶奶的心情也好了一些,他还表示自己会照顾奶奶……
社工很是欣慰,问道:“你找到学习的动力了吗?对自己的目标有没有更加清晰了?”一航回答道:“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实现目标,成为一个自力更生、对家人孝顺、对社会有用的人。”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杜恩亮 通讯员 万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