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2-10 19:02“到上海的,在这里排队!”
“排好队,我点一下名!”
2月8日上午,来自昭阳区布嘎、田坝、旧圃等地的2000余名劳动者聚集在北闸街道红路安置区,只为坐上去往东部地区的专车,返岗务工。背着大包小包的“小红帽”们收到昭通相关部门送来的亲切问候和新春礼包,认真听取工作人员的安排,现场气氛一片热烈。
春节离家,赚钱养家。务工人员的脸上写满了喜悦与憧憬。
“在上海学到很多东西。”
“喜欢泰州。”
“除了赚到钱,还想找到家的感觉。”
他们共同盼望着,新的一年能多赚点钱,日子一天比一天甜。
青岗岭回族彝族乡青岗岭村小伙杨云惶,这次已经是第二年去上海了。“去年是我小舅带我出去的”,他回忆,当时他们先从昭通坐大巴到昆明,又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才抵达上海。
今年,为应对岁末年初昭通籍务工人员买票难、买票贵等出行难题,昭通市启动了“点对点”返岗活动,向外出东部地区务工人员提供包车等服务。杨云惶乘坐的大巴车于当天中午12时左右启程,经过30多个小时的旅程,他与老乡们一路说说笑笑,依然精神抖擞。
杨云惶通过舅舅介绍进了嘉定一家健身器材公司,从事涂装生产工作,每个月到手7000多元。他打算今年多存些钱,年底回家娶媳妇,“如果她愿意,我想带她来上海工作”。
工作之余,杨云惶还在上海考了驾照。
年复一年的辛勤工作,目的是养家糊口。“我们许多老乡都倾向于前往常州务工,因为那里的薪资待遇远高于家乡。”来自旧圃镇的杨丽,8年前初次抵达常州时,便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奋斗。就像杨丽说的,在大城市不光能挣到钱,还能学到东西,增长见识。
45岁的詹升芳,在介绍自己名字时特别自豪:“詹是詹天佑的詹。”这是她出来打工后获得的“知识点”。“在老家,一辈子只能干农活,我想出来闯一闯”。前些年,她进入福州一家快递公司,当上了分拣员,由于热爱这份工作,她便坚持了下来。
对于广州,很多昭通籍务工者心心念念,拖家带口一起到广州务工。队伍中颇受瞩目的王贵芳母女三人就是一个例子。
王贵芳的两个女儿是一对双胞胎,今年刚从高职毕业,希望去广州见见世面,就随母亲一起过来了。这也是母女难得的团聚时光——此前,母亲一直在外打工,和老家的孩子聚少离多。“希望女儿能在广州找到发展机会,将来日子过得比我好。”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唐龙泉飞 陈忠华 莫娟 闵光景 高旭东 文/图
校对:杨杰